第13卷第6期Vol.13No.62022年12月CHUANGXINYUCHUANGYEJIAOYUDec.2022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基于高校院系创新创业教育治理体系的角度李华东1,谢虎2,蒋宁3(1.中南大学党委宣传部,湖南长沙,410083;2.中南大学商学院,湖南长沙,410083;3.中南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湖南长沙,410083)[摘要]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背景下,以院系为核心探索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治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基于A高校B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治理体系的个案研究,对政府、社会、学校、家庭、院系和学生等主体角色进行分析,发现当前院系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着资源整合不到位、育人主体积极性调动不够、学生需求掌握不到位、协同机制不畅通等问题。据此,提出优化高校院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的对策:推动“三全育人”理念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推动“互联网+”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构建“六位一体”院系创新创业教育治理体系。[关键词]治理;高校院系;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893X(2022)06−0046−05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青年学生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升到战略层面,不断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优化课程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近年来,高校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高校在发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尤其各主体的协同问题要引起充分重视。比如,在产教融合方面存在“政府热、社会冷”的现象[1],在学校管理机制方面存在“学校热、院系冷”的状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列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党的二十大更是提出要“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因此,将“治理思维”运用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从院系层面入手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治理体系,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一、构建高校院系创新创业教育治理体系的重要意义高校院系作为高校的基层教学单位,是人才培养的第一平台,反映着学校教育质量和师生综合素质。高校院系由于与学生直接接触,是高校教育模式的执行和基层决策机构,承担着上传下达、沟通内外的枢纽作用,也是高校教育工作的基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