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第25卷第1期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Southeast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Jan.2023Vol.25No.1从东南诗学传承到传统文化普及———以沈祖棻《唐人七绝诗浅释》成书为例张春晓杨园园(暨南大学文学院,广东广州510610)[摘要]从《七绝诗论》到《唐人七绝诗浅释》,沈祖棻在师承胡小石、传承东南诗学传统的同时,走出了自己的学术道路。她重视内容与形式,在传统学风与现代规范之间相互取鉴。当受众从课堂的学生转化为社会读者,她将视听体验最大限度地通过文字进行传播。她秉承着自觉的文化传承意识,在近半个世纪的教学研究生涯中,撰写出各具特色的教案与书稿,终将之转化为经典的文化普及读物。这既是其个人的学术进益与价值实现,也是从学术传承到文化普及的经典案例,更是一代东南学人孜孜以求兼具传承与普世意义的写照。[关键词]沈祖棻《唐人七绝诗浅释》东南诗学[作者简介]张春晓,安徽桐城人,文学博士,暨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唐宋文学、诗词学。①程千帆:《唐人七绝诗浅释·后记》,沈祖棻:《唐人七绝诗浅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300页。②刘庆云:《读沈祖棻先生〈唐人七绝诗浅释〉杂记》,《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忆王孙(孙小多):《拜瞻遗墨想风标———由沈祖棻先生唐人七绝诗手稿想到的》,《传记文学》2020年第4期。③胡小石:《唐人七绝诗论》,胡小石:《胡小石论文集续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284页。另据1934年6月30日《中央日报》(南京)第2张第4版:《金陵大学增设国学特别研究班》。1934年6月23日《金陵大学校刊》128期:“中国文学系增开高等国学课程,招收国内各大学文史哲学系毕业生”。《金大校报刊》第158号(民国24年5月20日):“文学院于去秋创办国学研究班,实辟东南各大学之新纪元。”(《金陵大学史料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173页。)可知金陵大学第一期国学研究班成立于1934年秋,吴伯匋记为春天当误。《唐人七绝诗浅释》是沈祖棻最具代表性的学术著作,程千帆在其后记中介绍这是“以她的三种手稿作为底本整理出来的”①。三种底本究竟为何,一直为学界所关心。刘庆云、孙小多对此均有所阐发②,然而囿于所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