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纯文学”,通常指向“文学性”“文学本身”“文学自主性”“为艺术而艺术”等。它远非永恒普遍的存在,而是现代历史的产物,且在不同文化与社会中有着不同的建构。雅克·朗西埃从西方文艺发展脉络出发,发明艺术体制论,借以重释“纯文学”,解读出它的政治意蕴,即一种平等或民主,由此建构独树一帜的美学政治思想。在思想建构过程中,福楼拜的写作被反复提及,成为他的典范案例。本文研究朗西埃对福楼拜的美学政治阐释,呈示他对福楼拜小说的新颖的再解读,阐明(纯)文学的平等的意义。一、文学的政治:感性的重新分配朗西埃对福楼拜的美学政治阐释,即是指证福楼拜小说中的“文学的政治”。对于他的“文学的政治”概念,不能按寻常意义理解,因其无关作家的政治承诺或社会介入。他在《文学的政治》开宗明义地指出:“文学的政治与作家的政治不是一回事。它无关作家对其所处时代的社会或政治斗争的个人参与。它亦无关作家在其书中表征社会结构、政治运动或各种身份的方式。”(1)依朗西埃之见,“文学的政治”表明“文学只是作为文学来从事政治”,即纯文学的政治,其“假设在作为一种集体实践特殊形式的政治和作为一种明确的写作艺术实践的文学之间,存在一种本质联系”。(2)我们从中获取三条基本见解,由此得到重审福楼拜文学之新颖性的视角。第一,“文学的政治”不等于“作家的政治”,后者绝非前者之源,两者之间没有本质的因果性与政治的同一性。我们不能由“作家的政治”来断定“文学的政治”,反之亦然。第二,文学本身即具有政治之维,或曰文学性关涉政治性。唯其如此,朗西埃的见解超越了文学/政治、自律/他律的二元结构。第三,在朗西埃的“文学的政治”论述中,“政治”指称一种集体实践的特殊形式,不可化约为一般的权力斗争;而“文学”即“作为文学的文学”(literatureasliterature),亦即“纯文学”,指称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的写作艺术本身(theartofwritingitself)。不过,其中犹有几处疑问:第一,朗西埃的“政治”意涵目前依旧晦暗,其究竟指向什么;第二,为何是现代意义的“文学”,亦即作为一种西方文化机制(Westernculturalinstitution)、受历史制约的特定文学形式(3),而非普遍的文学;第三,这种“政治”与“文学”何以产生内在联系。下面循次回答以上问题,从而进一步明确“文学的政治”意义。首先,朗西埃的“政治”指对现行的“感性的分配”(distributionofthesensible或distributionofthepe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