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卷第6期·总第398期2023年3月·下半月刊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CHINESEMEDICINEMODERNDISTANCEEDUCATIONOFCHINA“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时所提出的,这也是首次将从医者的职业价值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并且强调了以预防为主的方针,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这不仅是为在大健康视域下的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改革指明了目标与方向,也将极大地促进我国预防医学事业的发展。中医核心理念之一的治未病,即是预防的早期思想和理论基础,而早在十八大,国家就已强调“坚持中西医并重”[1],中医的地位愈发稳固,而中医康复的发展更是具有一定的政策优势,是大势所趋。1中医康复医学的来源和意义康复,最早可见于《尔雅》,“康,安也”;“复,反也”,康复就是指获得健康,重返平安[2]。中医康复医学历史悠久,起源于《黄帝内经》,在我国历代医者的不懈努力下,理论内容不断完善,康复方法不断补充,不仅有着独特的医学理论,也有着极其丰富的临床经验,是一门以中医学阴阳五行学说、气血津液、藏象学说、体质学说、经络学说等等为基本理论,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指导,并通过探索其应用方法和临床价值,对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辨证康复的综合应用性学科。其目标在于弥补和重建患者身心功能上的缺陷,最大限度地帮助他们整体康复,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重返社会。2中医康复医学的优势2.1防治结合《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有曰:“上工治未病”。“治未病”作为中医学的核心原则之一,主要包括“未病先防”以及“既病防变”2个部分[3]。所谓“未病先防”,即是预防还未发生的疾病;而“既病防变”则是指在疾病初期,通过及时诊断和有效治疗,防止疾病传化和发展。正如《丹溪心法》所言:“是故已病而后治,所以为医家之法;未病而先治,所以明摄生之理”。中医康复凭借自身独具特色的中医理论的长期滋养,逐步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养生体系:天人相应、形神共养、协调阴阳、和调脏腑、通畅经络[4]。在疾病的防治中,尤其是现代人所关注的亚健康等问题,具有积极效应,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2.2杂合以治“杂合以治”是中医康复治疗的另一个重要原则,即综合治疗原则[5],起源于《素问·异法方宜论》“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综合治疗不只是各个方面方法的综合,而更关注医者因人而异、因时制宜所选择的不同综合治疗手段,提倡优劣互补、合理运用、医疗与自疗结合、动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