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摘要:“周长”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通过大单元教材解读聚焦核心素养,在知识结构化的同时探寻“量感”的应然之地,倡导采用具身学习方式为“量感”培养提供落脚点,最后结合课前课中课后的单元评价以期为“量感”找到延伸之所,将量感的发生发展渗透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之中,促进学生运用方法的正向迁移与结构表达。关键词:大单元结构;核心素养;量感;具身学习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4289(2023)02-0028-04■林丹,翟羽佳,古德英,孙玉婷,刘晓军,许堞大单元结构化背景下量感的培养策略———以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什么是周长”为例一、大单元教材解读:“量感”的应然之地教材分析有利于教师对大单元主题内容的整体把握,使老师对单元知识的结构更加清晰,从而促进学生的知识结构化。“在小学数学中,知识结构包括课时知识结构、单元知识结构、跨学段的知识单元结构、后续知识结构和相关领域的结构等。而知识结构化就是将知识内部各个构成组建方式内化为自我认知,形成知识组块,建构良好的知识结构这一过程。”[1](一)大单元内容解读周长认识及周长的测量、计算和应用根植于长度单位个数的叠加,图1为1-12册从基本量认识到叠加量关系的发展过程结构图。(二)单元线索分析1.知识明线通过以上分析可发现,在学习“周长”之前,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对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也有了充分的了解。同时,学生还学习了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等长度单位,为本单元学习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奠定了基础。本单元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意义,探索并掌握测量、计算一些简单图形的周长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为后续学习周长和面积的相关知识奠定基础。2.素养暗线本单元中主要涉及的数学核心素养有量感、几何直观和空间观念。(1)量感。图11-12册从基本量认识到叠加量关系的发展过程结构图基于学科实践的教学改革深化研究28/2023·02量感作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新增的核心素养,在学生数学学习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量感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养成定量的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的习惯,是形成抽象能力和应用意识的经验基础”[2]。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学生量感的培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知道“周长”对应事物的可测量属性是长度而不是面积;②测量之前能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