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研究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8卷第6期JOURNALOFCHONGQINGUNIVERSITY(SocialScienceEdition)Vol.28No.62022■■■■■■■■■■■■■■■■■■■■■■■■■■■■■■■■■■■Doi:10.11835/j.issn.1008-5831.fx.2020.05.002欢迎按以下格式引用:刘双阳,李川.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法益刑法保护的应然转向———以规制非法使用个人信息为重点[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6):231-242.Doi:10.11835/j.issn.1008-5831.fx.2020.05.002.CitationFormat:LIUShuangyang,LIChuan.Thechangeofcriminallawprotectionofpersonalinformationlegalinterestsintheeraofbigdata:Focusonregulatingillegaluseofpersonalinformation[J].JournalofChongqingUniversity(SocialScienceEdition),2022(6):231-242.Doi:10.11835/j.issn.1008-5831.fx.2020.05.002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网络智能时代个人信息泛在泄露与刑法有效保护研究”(19BFX076);南京市法学会法学研究课题“《个人信息保护法》视角下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问题研究”(NJFX2022C02);中国政法大学网络法学研究院2019年度网络法治理论研究项目作者简介:刘双阳,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Email:948573989@qq.com;李川,东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法益刑法保护的应然转向———以规制非法使用个人信息为重点刘双阳1,李川2(1.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北京100088;2.东南大学法学院,江苏南京211189)摘要:我国《刑法》第253条之一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规定的行为类型仅限于非法获取、出售或提供个人信息代表的转移行为,没有将非法使用个人信息行为纳入规制范围,造成刑事规制出现漏洞,体现了将个人信息自主片面地理解为转移自主、忽视使用自主的法益认识缺陷,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