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商论2023.2从几则案例看FOB术语下卖方的风险及防范金晓宸(广州航海学院,广东广州510725)摘要:通过典型案例,分析FOB术语下卖方面临的隐性风险,包括买方办理运输导致的无单放货、滞期费负担、信用证失效的风险;代办运输导致的成为运输当事人、额外承担费用的风险;保险缺失导致的拒付拒赔风险以及信用证软条款带来的风险等。并从如何做好签约前的风险评估及防范、如何处理买方租船订舱风险、如何做好货运单据规避信用证风险、如何综合运用多种保险以及如何运用结算方式等方面提出防范风险的建议。关键词:FOB;贸易风险;无单放货;软条款;风险防范中图分类号:F79文献标志码:A收改日期:2022-12-16基金项目:广州市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交通管理教研室建设项目(J220022);广州交通大学学科建设项目(K52022030);广州航海学院教学改革项目(C2106001206,C2106001233)作者简介:金晓宸(1978—),女(汉),山东文登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金融、国际贸易和区域经济。本文所有作者授权本刊,无偿同意中国知网等网络平台的数字化应用以及《新华文摘》《报刊复印资料》的转载和摘编,如有法律代理和第三方网络平台电子使用应征得本刊的同意。FOB(FreeonBoard)术语是目前我国外贸业务中使用最为广泛的贸易术语之一。表面上看,该术语下卖方无须办理货物运输、保险等相关事宜,有利于减轻出口企业业务负担,降低商品价格,有利于出口业务开展。在风险承担方面,FOB术语与CIF术语的风险转移点均在装运港船上,表面看来二者卖方承担的风险也是相同的。但在实际业务中FOB术语下卖方其实承担了很多隐蔽性风险,甚至会严重影响收汇安全。本文将从几则案例出发,结合相关法律和国际贸易惯例,分析卖方在该术语下承担的各种风险,并提出防范建议。一、FOB术语下买方办理运输的隐性风险(一)案例介绍某水泥厂(A公司)向巴西某公司(B公司)出口水泥1万吨,价格条件为FOB广州。出口货代为买方指定的亚超货代。支付方式为L/C。因货源紧张,A公司无法及时筹集到货,遂请求买方信用证展期,遭到拒绝。因延迟交货,产生了2万美元的滞期费。因已超过信用证装运期,该笔业务不得不改为D/P收款。货发出后,亚超货代公司为A公司签发三份提单,A公司托银行收款。此后一段时间内,A公司银行账户一直未收到货款。A公司无奈将单据转让给在巴分公司代为收费。但在巴分公司拿着正本提单去港口提货时,发现货已被提走。A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