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集萃·45·2023年/第6期/从《说文解字》酉部字中管窥中国古代的饮酒文化◎张焕(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河南开封475001)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是一定时期民俗文化的活化石。文字的形体构造、语义的发展变化,往往与某个时期社会的发展状况,人民的风俗礼仪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中国的造酒工艺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形成了绵延、深厚的饮酒文化。但是,随着社会的变迁,一些造酒工艺和饮酒文化发生了变化。想要对某个时期的文化有一个真实、客观地认识,从文字入手去了解这一时期的文化发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产生于东汉,是中国第一部文字学字典,全书按照六书理论,分解字形,解释字义。在书中,“酉”部字是与酒文化最相关的一组字,“酉”部共收录汉字75个,其中包括67个正字,8个重文以及6个新附字。这些字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与酒有关的汉字的构型、字义、文化等。一、酒的起源在《说文》酉部字中居首位的是“酉”字。《说文》将其解释为“就也,八月黍成可为酎酒。”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认为:“就”字和“高”字的意义接近,“高”有万物之老意。在这里,许慎指出了酿酒的原材料是八月成熟的黍米,《说文》中“酏,黍酒也。”说的就是这种用黍米酿制的酒。黍米可以用来酿酒,那么何为酒呢?《说文》中,“酒”字作为形声字,列在“酉”字之后。《说文》“酒,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恶,一曰造也,吉凶所造也。古者仪狄作酒醪,禹尝之而美,遂疏仪狄。杜康作秫酒。”可以看出,许慎并没有直接定义酒的具体所指,而是从一个非物质的概念去界定喝酒带来的结果。酒虽然味道甘美,给人以美的【摘要】东汉许慎编纂的《说文解字》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文字学字典,书中按部首的不同将收录的9353个汉字分为540部。其中,“酉”部收录汉字75个,包括67个正文,8个重文,以及6个新附字。分析“酉”部字,不仅可以了解这些字的字形、字义,还可以进一步了解酒的起源,中国传统的造酒工艺,酒在各个场合的使用等,感知古代源远流长的传统酒文化。【关键词】《说文解字》;酉部字;酒文化【中图分类号】H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8264(2023)06-0045-03【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06.014享受,但它却能够将人性中的恶推向极致,这也就是为什么禹在品尝仪狄造出的美酒之后,疏远仪狄的原因。当然,这样的推测在后世古书中也得到了印证,《史记·殷本纪》中“以酒为池,悬肉为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