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期双一流建设高教学刊JournalofHigherEducation打破困局突围路径———构建混合式课程新生态潘小炎1,姚海燕2(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宁530021;2.广西医科大学教务处,南宁530021)随着信息技术被广泛用于高等教育中,教育教学的结构形态、教学环境、教学资源、学习场景、知识获取和教育生态等都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开放、共享、个性、互动、终身和远程等教育教学新范式正在逐步形成。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变革充分彰显了信息技术的力量,改变了教育活动的时空布局,赋予了教育教学新内涵,学习由共性的标准化知识的习得转变为个性化知识的自主建构与创造性知识的生成[1],但同时也给教育教学增添了许多现实的复杂性。一信息化时代混合式课程的范式特征Means等[2]提出“线上教学所占比例为30%~79%的是混合式教学,低于30%的称为网络辅助教学,高于80%的称为在线教学”;Halverson等[3]认为混合式教学就是面对面教学和在线教学模式的有机结合;Larson等[4]认为混合式教学就是传统教学和在线教学之间的桥梁;一些学者表示混合式教学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混合式教学包括学习理论、教学媒体、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多种意义上的混合,狭义上的混合式教学专指线下和线上教学的混合[5]。当前无论是学术界还是教育界对于什么是混合式课程、如何进行混合、混合什么等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混合式课程不是基于信息技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简单搬家或课外延伸,不是简单地以线上教学“替代”或“补充”面对面教学,也不是传统课堂与线上学习的简单相加,而是多元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需求的有机融合,因此,应从整个范式变革的层面来理解混合式教学。互联网时代对于教育的意义不仅体现于物质形态的变化,更为重要的是引发教育体系的重构和教育生态的创生,进而有效促进课程教学的变革[6]。混合式课程利用信息技术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构建出线上线下一体化,课前课后全周期、规模化与个性发展全覆盖的课程教学结构形式,打造了学生课前知识的习得、课中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重点工程项目“基于‘两性一度’的《医患沟通学》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金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2020JGZ111)第一作者简介:潘小炎(1965-),女,壮族,广西武鸣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医学教育管理、医院管理。摘要: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区块链等技术的快速发展,给课堂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改变,加之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特殊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