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驱动公共服务质量改进:内在逻辑、创新实践与机制构建∗翁列恩内容提要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研究公共服务质量改进是缩小公共服务质量短板与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之间差距的重要议题。当前,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协同化为特征的大数据技术正在推动公共治理转型。大数据理念、业态、模式对公共服务质量改进提出了新挑战,由此需要回答如何借助大数据技术更好实现优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转变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等问题。本文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研究背景和大数据驱动的研究视角,尝试厘清大数据驱动公共服务质量改进的内在演进逻辑,通过考察大数据驱动公共服务质量改进的创新案例,提出按照“体系-资源-工具-能力”的逻辑开展大数据驱动公共服务质量改进的机制建设,以此推动公共服务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关键词大数据公共服务质量改进中国式现代化公共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议题:大数据驱动与公共服务质量改进公共服务是现代政府的主要职能,承载着政治责任履行的悠久历史传统。珍尼特·登哈特和罗伯特·登哈特从公民角度重新界定了公共服务,认为“公共服务来源于责任和义务这些公民美德”。他们认为,公民美德的理念体现了为公众服务的理念,作为公民权扩大部分的公共服务意味着所有公务员无论在服务的直接供给还是为个人或团体行为提供规制服务的过程中都“要分享普通公民的价值观和信念,要始终关注普通公民的需要”,①从而履行公共行政的责任和义务。概括而言,公共服务是现代政府为满足公共需求、履行公共责任、践行公共理念而为全社会公民提供的公平且普遍的公共产品与服务。公共服务无论是作为一种可视化的产品与服务,还是作为供给主体的政府的制度安排,其自身蕴含着效率、产出、公平等基本价值。如何在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与结果中平衡这些基本价值,并有效测度政府是否精准落实了公共服务供给责任,为全社会公众提供了令人满意的公共服务,形成了“公共服务质量”与“公共服务质量改进”新的解释范畴。作为一项较为晚近的研究,公共服务质量与质量改进研究包含了基于过程控制、市场导向和公共价值激励三种主要类型。基于过程控制的政府质量管理研究,具体包括政府质量控制技术、政府质量管理体系和政府质量管理重点等方面。在基于市49∗本文系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培育项目“大数据驱动的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研究”(项目号:22QNYC15ZD)的阶段性成果。DOI:10.16091/j.cnki.cn32-1308/c.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