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辽宁警察学院学报Jan.2023第1期(总第137期)JOURNALOFLIAONINGPOLICECOLLEGENo.1(Ser.No.137)大数据环境下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研究曲晓艳1,杜森2,孙玉昊2(1.辽宁警察学院鞍山分院,辽宁鞍山114051;2.辽宁省公安厅刑侦局科技信息化总队,辽宁沈阳110083)摘要: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适应大数据时代发展,具有诈骗手段高科技性、诈骗方式多样性、诈骗行为隐蔽性及诈骗犯罪团伙化、产业化、链条化的特点,是该类案件高发的重要原因。同时,公安机关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存在诸多困难,包括技术困难、取证困难、抓捕困难、犯罪认定困难以及财力警力不足等问题,影响打击力度。加强源头治理,创新打击思路,加大法律惩戒力度,加强队伍建设,深入百姓反诈宣传,通过打防管控组合拳,有效遏制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发生。关键词:电信网络诈骗;侦查取证;预警防范中图分类号:D63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727(2023)01-0039-05一、引言收稿日期:2022-10-22作者简介:曲晓艳(1970—),女,满族,辽宁鞍山人,讲师,学士。研究方向: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杜森(1985—),男,辽宁沈阳人,一级警长,硕士。研究方向:法学。孙玉昊(1985—),男,辽宁沈阳人,警务技术一级主管,学士。研究方向: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大数据技术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提供了技术支撑,使诈骗分子的行为更具有隐蔽性。诈骗犯罪产业化、诈骗手段套路化增加了诈骗活动的“真实性”,提高了诈骗行为的成功率。2020年以来,全国公安机关重拳出击,深入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相续开展了“长城2号”“断卡行动”“净网2021”“百日行动”等专项行动,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及其黑灰产业实行全链条打击,产生了巨大震慑作用,但目前每天仍有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发生,仍有被害人落入电信网络诈骗陷阱。电信网络诈骗是指不法分子采取虚拟事实或者隐瞒事实真相的方法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的犯罪行为,经济利益是诈骗分子的终极目标,也是被害人上当受骗的主要原因。2022年5月,公安部公布五类高发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刷单返利、虚假投资理财、虚假网络贷款、冒充客服、冒充公检法五种诈骗类型发案占比近80%,成为最为突出的五大高发类案件。其中,刷单返利类诈骗发案率最高,占发案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虚假投资理财类诈骗涉案金额最大,占全部涉案资金的三分之一左右。[1]这五类高发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造成被害人经济损失数额巨大。电信网络诈骗涉及被害人数众多,影响恶劣。对于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