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一、初中劳动课程与大概念2022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强调以真实性、实践性的大观念、大任务来落实课标内容、实现课程价值追求。其中,“大观念”的提法,恰恰与美国学者埃里克森(H.Erickson)在《以概念为本的课程与教学:培养核心素养的绝佳实践》中强调的“围绕大概念选择课程内容、开展课程学习,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以及价值观念的形成”[1]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基于此,笔者所在研究团队立足新课程和新课标,尝试以大概念作为支撑劳动项目设计的支点,以劳动素养作为开展劳动项目实践的目标点,开展大概念视角下的初中劳动课程项目式学习研究,为区域广大劳动教师顺利开展素养导向的初中劳动课程教学提供参考。(一)大概念的内涵和作用关于大概念,国内外学者有不同的表述。有学者认为,大概念主要是指基于事实抽象出来的,能够解释和预测较大范围内事物和现象、涵盖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帮助学习者认识世界和理解世界的少数的、可迁移的核心概念[2]。还有学者认为,大概念是反映专家思维方式的概念、观念或论题,具有生活价值[3]。关于大概念的表述虽有不同,但其内涵一致,反映的是学科特质,居于学科中心地位,体现的是具体知识、概念背后的结构、联系及规律,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解释力,具有超越课堂的持久价值和迁移价值的概念、思想或方法。因此,运用大概念开展劳动课程教学,可以克服劳动知识碎片化、浅表化、杂乱化现象,推动劳动知识向核心素养(劳动素养)转化,帮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发展高阶思维、形成学科观念、提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从而逐步适应真实社会需要。基于大概念视角实践初中劳动课程项目式学习,有利于推进初中劳动课程、提升学生劳动素养。对此,首先,明确大概念对初中劳动课程的重要意义;其次,梳理初中劳动课程所涉及的大概念;最后,提出基于大概念开展初中劳动课程项目式学习设计与实施的相关模型与基本路径。通过研究,为帮助一线初中劳动教师围绕大概念开展劳动课程项目式教学,提供借鉴与参考。初中劳动课程;大概念;劳动项目;项目式学习陈雪梅,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初中劳动教研员,高级教师,北京市学科带头人(北京100195)。【摘要】【关键词】【作者简介】大概念视角下初中劳动课程项目式学习设计与实践研究*陈雪梅*本文系中国教育学会2021年度教育科研规划课题“区域初中劳动教育项目化课程设计与实施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100481502B)阶段性成果、北京教育学院于晓雅教授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