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资金的来源与形成•一、来源•最终来源是社会总产品•社会总产品是指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物质产品。在价值上可以分为C、V、M三部分。•C:已经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V:必要劳动价值•M:剩余产品价值或社会纯收入•1.M是投资资金的主要来源•M表现为税收和企业利润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一部分形成了消费基金,另一部分形成了积累基金。•M转化为投资的数量,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整个社会创造剩余价值的能力;二是剩余产品价值积累率的高低。•2.V是投资资金的补充来源•V表现为工资、资金和津贴等一部分形成了劳动者个人的消费基金,另一部分也转化为储蓄、保险、购买证券等(投资)。•V转化为投资的数量,取决于劳动者工资水平、国民收入、消费水平、物价水平和个人积蓄倾向等因素。•3.C是投资的再现•表现为已耗费的固定资产价值和已耗费的流动资产价值。•流动资产补偿不会对投资的数量产生影响;固定资产补偿可以扩大投资。•二、投资资金的形成•1.补偿性投资的形成•A特征:投资在原有规模的范围类进行。•B形成:•(1)大修理费用(预提)•(2)更新改造费用(提取折旧)•2.扩大再生产投资的形成•来源:国民收入(V+M)•特征:投资在原有规模的基础上扩大进行。M部分(企业盈利和税收)V部分(劳动者收入,表现为工资、奖金、津贴等形式)4.2投资资金的财政筹集•财政筹集:政府投资主体通过财政税收、财政信用以及举借外债的形式进行投资资金的筹集和融通。•一、税收(财政收入的主要部分)•1.概念:国家凭借其权利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一种形式,即国家通过规定相应的税率和税额依法向纳税人收税,从而构成国家财政预算收入。•2.特点:•(1)强制性•(2)无偿性•(3)固定性•3.形式•二、财政信用(国家信用)•1.概念:即由国家出面作为债务人向居民、企事业单位取得信用、筹集投资资金的方式。•2.特点:只是资金使用权的转让,不改变所有权。•3.形式:发行国库券、重点建设债券、投资债券等。•三、举借外债(补充来源)•1.概念:即由财政部门出面,代表国家从国外借入款项,用于国内的投资建设。•2.形式:•(1)借用海外贷款•包括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融市场贷款等种类;•还款形式有统借统还、统借自还两种形式。•(2)对外发行国际债券•优点:筹措资金速度快、期限固定、便于资金的集中定向使用•3.举借外债应该注意的问题:•(1)借入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