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刘晓燕,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北石油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研究方向:院校管理、新工科研究、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方法。张佩妍,在读硕士,东北石油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孙浩,硕士,副研究员,东北石油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研究方向:高校教学管理、专业与课程建设。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大庆精神的‘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SJGY202000120)。文章编号:2096-3874(2023)01-0013-05大庆精神融入石油高校工科实习教学的路径研究刘晓燕,张佩妍,孙浩(东北石油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黑龙江大庆163318)摘要:实习教学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有效方式,不仅可以强化专业技能的培养,也是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教学环节。大庆精神蕴含着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内涵,在工科实习教学环节中融入大庆精神,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从大庆精神融入石油高校工科实习教学的意义入手,通过问卷调研的方式分析现存问题,提出大庆精神融入石油高校工科实习教学的路径。关键词:大庆精神;实习教学;石油高校;工科中图分类号:G641:G642.0文献标识码:A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1]。教育部办公厅于2020年6月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要在所有高校、所有学科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思政内容供给,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切实提升立德树人的成效,要将课程思政落实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并贯穿于教育教学各环节[2]。近年来,随着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和新工科建设的开展,对工科学生的毕业要求在不断地完善提高,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毕业要求中,分别从知识、技能、态度、价值对学生提出要求,除技术指标外也包括诸多非技术指标。这与《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工科要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的要求不谋而合,也与石油高校所特有的大庆精神蕴含的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内涵相契合。实习是工科类高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国家专业质量标准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的最基础的必修实践环节。随着近些年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推广和实施,高校思政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