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美学2023/012021年由挪威导演埃斯基尔·沃格特执导的惊悚恐怖电影《无辜者》荣获第34届欧洲电影奖最佳音响效果奖,同时该影片也入围第74届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这是导演即《盲视》后时隔七年再出新片,埃斯基尔·沃格特依旧延续了自己不走寻常路的风格。《无辜者》围绕拥有特异功能的四个孩子展开,片子里没有血腥邪诡的画面,却总是能让人感到心底一凉。电影台词并不多,因为大多数的视角都是给到了孩子身上,导演利用音效、空间氛围与画面构图去推动故事发展和营造恐怖氛围,把一个超能感应的奇幻概念做成了完全心理内化的惊悚恐怖片。大量声音和视点镜头的配合运用,把情节氛围推向让人难以呼吸的压抑和不安。作为“心理恐怖”理念的开山鼻祖,爱伦·坡曾表示应书写“心灵式”的恐怖,而非通过制造视觉等官能层面的刺激来营造恐怖氛围[1]。“心理恐怖”理论在电影中的运用表现在利用声音与镜头画面的配合形成优秀的叙事,调动观众潜意识里的恐惧,而不只是通过一惊一乍或者恐怖的特效化妆让观众觉得恐怖。一部电影的成功,声音与画面的配合是不可或缺的,心理恐怖类电影更是如此。电影中的声音主要包含画内音乐和画外音乐两种。画内音乐指可以在荧幕中看到或推测出声音来源的音乐,即来自画面内容的音乐。画外音乐指在荧幕中看不到,需要后期创作,即服务于画面内容的音乐。电影《闪灵》和《无辜者》的成功,很大部分归因于画外音乐。两部电影中的画外音乐不仅可以营造氛围而且完全服务于电影,和电影中的角色息息相关。音乐从来不会喧宾夺主成为叙事的主角,但叙事却离不开音乐的辅助。在很多场景中剪辑师都会专门将音乐匹配到说的每一句话上,甚至单独的每一个镜头。一、画外音乐对节奏的影响普多夫金认为“节奏是一种从情绪方面来感动观众的手段”[2]。节奏在音乐中表现为乐音的长短、强度等有规律的变化。音乐可以利用节奏和速度的不同配合着画面来改变电影的节奏,同时进一步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升华人物思想,促进电影情节的发展。电影中的节奏可分为内部节奏和外部节奏两种。内部节奏主要是情节发展过程中由产生的冲突所主导;外部节奏主要是通过剪辑等制作手段所产生的节奏。不同的节奏可以表达不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在影视作品中,音乐的节奏往往要和画面的节奏有机配合,来影响影视节奏。一般形成片子节奏的关键因素是镜头的组接和画面的内容,所形成的节奏可以通过音乐的节奏去加强和渲染,以造成更加强烈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