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别研究大开罗区沙漠新城镇建设的历程、成效与问题袁明辉余玉萍摘要:新城镇建设是在全球城市化浪潮的大背景下,各国政府为解决中心城区拥挤问题而普遍采取的方案。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开罗区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成为埃及沙漠新城镇建设的试验区,一直被推崇为国家城市发展战略的中心支柱。迄今为止,大开罗区沙漠新城镇建设在推动国家保障性住房、促进工业化生产、私营部门投资和北部三角洲城市走廊区域一体化等方面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效,并发挥了额外的政治功用,但在实现人口再分配、保护可耕地方面远未达到预期目标。新城镇内部的低人口流入率和高住房空置率,使资源浪费和阶层隔离现象凸显,建设过程中还助长了沙漠土地和房地产投机现象。究其原因,在于传统政治模式与经济自由化联姻体制下资本对利润的过度追逐。关键词:大开罗区;沙漠新城镇;埃及;城市化作者简介:袁明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语学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余玉萍,博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语学院教授(北京100029)。文章编号:1673-5161(2023)01-0139-19中图分类号:D815文献标识码:A·931·阿拉伯世界研究2023年第1期从10世纪法蒂玛王朝建都伊始,尤其是19世纪以来,开罗的城市空间几经扩张,直至发展成当代中东和非洲最大的城市。19世纪末,开罗向尼罗河西岸扩张,此后又向西边的吉萨区、北边的舒卜拉·哈伊麦扩张,20世纪60年代初步形成了贯通开罗省、吉萨省和盖勒尤比省的大开罗区(GreaterCairoRegion)。大开罗区位于尼罗河三角洲南端,是目前世界第七大城市集聚群。根据2008年埃及政府的城市行政区划,“大开罗区的范围涵盖开罗省的全部、吉萨省和盖勒尤比省的9个农村地区、吉萨和舒卜拉·哈伊麦两个城市以及开罗周边的8个新城镇”①,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城市规划是国家指导和调控城市化进程的基本手段。20世纪下半叶,由于过度城市化的弊病日益凸显,埃及政府决定开辟城市外围区域,发展并优化开罗的城市结构,构建城市新的可持续开发模式,大开罗区沙漠新城镇建设因此成为几十年来国家城市发展战略的中心支柱。通过在现有城区之外建立新区域,可以实现三个目标:在社会层面,按照居民需求提供住房、就业机会和社会服务;在经济层面,创造新的经济基础,鼓励和吸引投资;在城市层面,合理规划城市布局、平衡人口分布以及满足国家战略安全需要。②国内外学界对埃及的城市建设与发展不乏关注。学者们普遍认为,新城镇建设是为了解决过度城市化所产生的人口和住房问题。毕健康指出,城市边缘区是过度城市化的必然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