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图是位于120°E经线上不同纬度三地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读图回答,三地的纬度从高到低的排序是()(导学案P12)A.①②③B.①③②C.③②①D.③①②A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规律2“”、读地球北极俯视图,回答下列问题。(1)此日为6月22日太阳光照图,请依照日照方向,绘出晨昏线,并用阴影表示夜半球()(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_。(3)此时,下列各地的地方时是A_________,B_______,D._______(4)此日,A、B、C三地正午太阳高度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__(5)此日后三个月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____(不定项选择)。A.太阳直射点逐渐北移B.南半球各地太阳高度逐渐变大C.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D.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23°26′N,90°W)24:006:0012:00A<C<BBC3,右图是我国某地朝南窗户的冬、夏至和春秋分日正午阳光入射图,据图回答(双选)(1).阳光如①所示射入窗户,下列正确的是A.冬至日B.夏至日C.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D.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2).当阳光如②所示射入窗户,若此时是北京时间11时,则该地点位于A.北京的东边B.北京的西边C.105°ED.135°EBCAD4,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甲地乙地丙地丁地白昼时间5小时30分9小时09分11小时25分13小时56分1.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2、四地所处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A甲乙丙丁B甲乙丁丙C丙丁乙甲D丁丙乙甲3.造成四地白昼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①地球的公转②地球的自转③黄赤交角的存在④地方时的不同ABCD①②②③③④①③DBD昼夜长短变化规律5.读不同地点昼长随季节变化统计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导学案P12)(1)判断A,C,D三地的地理纬度:A_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_。(2)昼夜长短因季节而变化,但_________地区例外,这里全年昼夜_______。(3)从A到D四幅图中可以发现,昼夜长短变化幅度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判断A,C两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值:A_________C_________(5)当太阳直射在10°N时,D地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特征是____________。0°66°34′90°N赤道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23°26′46°52′几乎不变,等于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