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五四运动”的狂飙,震动了在日本留学的郭沫若,给了他极大的精神鼓舞,他在日本福冈组织救国团体“夏社”,投身于新文化运动。此时他读了美国诗人惠特曼的《草叶集》,深受其影响,几乎每天写诗,开始了他诗歌创作的爆发期。1919年9—10月间,郭沫若从日本回国,当轮船行驶在日本横滨海面时,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他胸中激情奔涌,写下了这首《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导入课文点此进入下一页目录1作家作品2初读文本3研读文本4拓展练习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了解作者—郭沫若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考古学家、思想家、革命活动家、诗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1921年,他与成仿吾、郁达夫等人酝酿成立了创造社。后又结集出版的诗集有《星空》、《瓶》和《前茅》等。1926年参加北战,1927年加人中国共产党。他的思想逐步完成了从民主主义向马克思主义的飞跃。1928年初,在上海创作了他的第五本诗集《恢复》。郭沫若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了解作者—郭沫若1928年到1937年,郭沫若流亡日本,潜心研究中国古代史和古文字学,撰写自传、散文和历史小说等。抗战爆发后,郭沫若别妇抛雏,归国请缨,为抗日救国奔走呼号,并以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借古讽今的原则写了《屈原》等六部历史剧,紧密配合了现实斗争。在诗歌观念上,他主张诗是诗人的自我表现“,认为诗的本职专在抒”情;他相信诗的灵感和直觉“‘’‘’,提出诗不是做出来的,只是写出来”的;他还强调诗的非功利性,但承认诗所产生的客观社会效应。郭沫若开创了现代新诗的自由诗,他的不拘一格的诗歌体式,对后世影响很大。是继鲁迅之后我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旗帜。郭沫若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鲁郭茅巴老曹“”提到中国现代文学,过去我们经常提鲁郭茅巴老曹这几个作家,也就是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和曹禺这六位文学家。这六个人有年龄跨度,也有文体涵盖,在各自领域都有突出贡献,有些还是全才,他们被视为重要作家本身是没有问题的,我们同学初中以来学过的很多经典文本都出自他们之手。但现在我们对现代文学的认识深入了,只靠这六个人显然无法囊括五彩斑斓的文学世界,因此这样的提法也少了。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人物轶事郭沫若幼年在私塾读书,有一次和同学们偷吃了庙里的桃子。和尚找先生告状,先生追责学生,没人承认。先生说,我出个对子,谁能对上免罚。先生曰: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