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常识(NO.01官制变化)今天我们将开始学习我国古代的文化常识知识。首先呢,我们来一起学习中国古代的官制变化。关于这一部分,我们可以从中央官制和地方官制两个角度来学习。今天,我们要讲的是汉代和唐代的中央官制。1、汉代汉承秦制,中央官制分为三公九卿,以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为三公。九卿是:廷尉,掌司法;治粟内史,掌国家财政税收;奉常,掌宗庙祭祀礼仪;典客,处理国内各少数民族事务和对外关系;郎中令,掌管皇帝的侍从警卫;少府,掌管专供皇室需要的山海地泽收入和官府手工业;卫尉,掌管宫廷警卫;太仆,掌宫廷车马;宗正,掌皇帝宗族事务。2、唐代唐代中央分为三省六部。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一般为中书决策,门下审议,尚书执行。六部指吏、户、礼、兵、刑、工各部。吏部,掌管全国文职官吏的任免、考察、升降、调动等事务;户部,掌天下土地、户籍、赋税、财政收支等;礼部,掌管国家典章法度、祭祀学校、科举、接待外宾等事务;兵部,掌武职官员的选用、兵籍、军械、军令等;刑部,掌管法律、刑狱事务;工部,掌管山泽、屯田、工匠、水利、交通、各项工程等等。巩固提升:中国隋唐以后的官职实行“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效率高,三省长官之间互相牵制,把相权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间接加强了皇权。三省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其中“三省”中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的机构和“六部”中负责军事、军政事务的机构分别是:()A、尚书省、兵部B、门下省、吏部C、中书省、刑部D、尚书省、工部答案:A古代文化常识(NO.02官制迁转·一)今天,我们将开始学习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我国古代的官制迁转。对于古代的读书人来说呀,当官当然是一件好事,但是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古人对于辞官是怎么表达的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古人关于到任和辞官的说法。1、表示辞任官职的词有:乞骸骨、告老、请老、移病、解官、致仕①乞骸骨:自请辞去官职的一种说法。意思是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例句: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后汉书·张衡传》翻译:(张衡)给朝廷上书请求辞职回家,朝廷任命他为尚书。②告老、请老:指封建时代臣子或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请求退休。例句:冬十月,晋韩献子告老。——《左传·襄公七年》翻译:冬天十月份,晋朝的韩献子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