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与缩微影像DIGIITAL&MICROGRAPHICIMAGING读者论坛332023.4数字与缩微影像摘要:本文阐述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明清档案计算机输出缩微(COM)的工作基础和明清档案COM工作标准、流程、模式,从政策面和业内工作角度、技术角度和业务角度审视了明清档案COM工作,并提出了对COM工作的展望。关键词:明清档案;数字图像;计算机输出缩微;COM计算机输出缩微(ComputerOutputMicrofilm,简称COM)是利用计算机等设备将数字信息输出到缩微胶片上制成缩微品的技术。[1]档案资源可通过此项技术进行异质备份工作。因此,近几年,在图书、档案等文献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明清档案承载着国家的记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文献遗产。[2]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以下简称“一史馆”)是馆藏明清档案数量最多的中央级国家档案馆,馆藏量达1000万余件,承担着保存明清档案的重要职责。一史馆新馆于2021年建成,并已向社会开放。随着新馆的业务开展,越来越多的历史档案涌向大众。为了更好地保护档案文献,馆藏档案异质备份工作势在必行。笔者结合一史馆明清档案馆藏的实际情况,并针对如何能更好地保护明清档案馆藏和数据信息安全,提升馆藏档案数据安全管理水平,进行了近两年的深入调研、探索和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可以将一史馆明清档案的数字图像转化为缩微胶片,用以长期保存。1明清档案COM工作的基础1.1明清档案数模资源自1973年起,为保护和抢救馆藏明清档案,完成异质备份等工作,一史馆开展了馆藏明清档案缩微拍摄工作,截止至2011年,共完成馆藏明清档案缩微拍摄190余万件,12726盘。20世纪90年代后,一史馆引进数字设备,对部分馆藏明清档案进行数码拍照和平板扫描。2011年5月馆藏档案大规模整理数字化项目开始后,馆藏档案数字图像数据大量增长,目前已达8,443.25万画幅,其中缩微胶片数字化还原数字图像数据2,727.78万画幅,数码拍照和扫描形成的数字图像数据5,715.47万画幅(扫描图像分辨率300dpi)。数模资源丰富,高分辨率数字图像为开展COM工作奠定了资源基础。1.2数字图像COM工作设备设备是明清档案数字图像COM工作开展的必备条件,是硬件基础。一史馆基于新馆建设购置了一批新设备,现有柯达i9610型数字存档机1台、赛数OP800型数字存档机1台,FP505型冲洗机2台,密度仪、阅读器、拷贝机、电脑等,并根据新馆工作计划完成了数据处理工作间、胶片打印工作间、冲洗工作间、胶片质检工作间的二次装修,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为COM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