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2023年第16期[摘要]山东汉画像石透视布局有着极强的分类特征,通过研究发现,这些透视法与古欧亚大陆艺术的部分特征较为吻合。西方石刻艺术的出现,以及图像从“纹样化”向“自然写实”风格的演变都要早于汉代,汉代时期中西方文化交流空前繁盛,两者空间透视的相似性应不完全是巧合,汉画像石中透视法的运用某种程度上很可能受外来文化启发。[关键词]山东汉画像石;透视法;古欧亚大陆;比较[中图分类号]J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7556(2023)16-0006-03本文文献著录格式:毕志成.古欧亚大陆视域下山东汉画像石透视法再探究[J].天工,2023(16):6-8.毕志成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古欧亚大陆视域下山东汉画像石透视法再探究注释:①王建中:《汉画像石通论》,紫禁城出版社,2001,第485-489页。②蒋英炬、杨爱国:《汉代画像石与画像砖》,文物出版社,2001,第165-167页。③缪哲:《汉代艺术中外来母题举例——以画像石为中心》,博士学位论文,南京师范大学,2007,第15页。基金项目:2022年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立项(项目编号:L2022Z06170006)。作者简介:毕志成(1985—),男,汉族,山东青岛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山东汉画像石及与之相关的西方艺术,古西方纪念性装饰壁画艺术。汉代作为我国古代第一个长期稳定的王朝,具有持久且旺盛的生命力。山东省出土的汉画像石数量居全国之首,全省约有半数以上的县、市出土有汉画像石,为数二三千之多。山东汉画像石题材丰富,墓葬形制多样,在画面透视布局方面具有极强的分类特征和秩序性原理。关于汉画像石透视,学者王建中认为:山东、河南、江苏等地的汉画像石构图涉及多种形式法则,遵循了散点透视布局法,散点透视又包括升降展开的高远法、横向高低展开的平视法、远近距离展开的深远法①;学者蒋英炬、杨爱国则认为:汉画像石的构图方式主要是指画面空间的表现以及画面空白的处理方式,并把汉画像石透视法主要概括为散点透视法、横排斜视法、鸟瞰散布法以及焦点透视法②。从另一个角度思考,汉代时期开辟了丝绸之路,中西方文化交流空前繁盛,汉画像石中空间透视法的运用,与西方艺术的部分特征相似,这是否在某种程度上也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缪哲教授提出:画像石是一种二手艺术,其图像题材应借鉴和模仿其他的艺术载体,如壁画、漆器、铜镜等③。一、山东汉画像石透视分类特征山东汉画像石最早多出现在西汉早中期的石椁墓中,早期雕刻图像较为简易,多为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