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May2023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JournalofTianjinForeignStudiesUniversity第30卷第3期Vol.30No.317构建中国国际话语体系的“一翼两侧”黄友义,李晶,王晓艳(中国翻译研究院;天津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天津外国语大学中央文献翻译研究基地)摘要:构建中国国际话语体系离不开对外翻译和传播,更离不开对外翻译和传播后备人才的培养。翻译学科发展是培养翻译人才的必要条件,可喻为国际话语体系建设的“一翼”,而提升翻译人才的对外传播能力和加强翻译师资队伍建设则犹如“一翼”的“两侧”,为国际话语体系建设提供人才支撑。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设置、完善翻译职称评审制度、加强翻译师资培训可以有效提升对外翻译人才的培养质量,促进翻译学科的发展,进而助力中国国际话语体系建设。关键词:国际话语体系;翻译学科发展;对外传播能力;翻译师资队伍建设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65X(2023)3-0017-091引言话语体系是一个国家软实力和巧实力的集中体现,蕴含着一个国家的文化密码、价值取向、核心理论,是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确立话语权的前提和基础(韩庆祥、陈远章,2017)。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对外翻译是一个国家对外传播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向世界更好地介绍中国,就必须高度重视翻译工作,重视翻译后备人才的培养。自2006年以来,翻译本科专业(BTI)、翻译专业硕士(MTI)相继获批,翻译学科建设和翻译专业人才培养开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共党史对外译介研究”(21BYY059);天津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基于语料库的中共党史翻译研究”(2021YJSB368)作者简介:黄友义,译审,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翻译研究院副院长,研究方向:翻译、互联网传播、国际交流李晶,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中译外研究王晓艳,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党和国家重要文献对外翻译研究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23年第3期18始步入了快车道。经过十几年的不断探索和发展,翻译学科立足社会实际,对接国家战略,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向社会输送了大量的翻译人才,为促进我国国际话语体系建设和对外传播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后备力量。如果把翻译学科比喻为我国国际话语体系建设“一翼”的话,那么提升翻译人才的对外传播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