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次氯酸钠储存条件的研究孙瑞(太原水质监测站有限公司,山西太原030009)摘要:针对次氯酸钠有效氯衰减而导致消毒效果减弱的问题,采用多因素实验法和控制变量法研究次氯酸钠有效氯在浓度、时间及光照等不同条件下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影响次氯酸钠有效氯降低的主要因素是温度,随着温度的升高,有效氯衰减速度变快,在16~18℃范围内最稳定,有效氯衰减速度最慢;质量分数为5%的次氯酸钠溶液最稳定,在一个月时间内其有效氯基本不受温度的影响变化;次氯酸钠的存储在自然光线条件下即可,无需刻意遮蔽。根据研究结果与实际成本考虑,将次氯酸钠原液(≥10%,质量分数)浓度稀释到5%(质量分数),将环境温度设置为20~22℃,自然光下,在此条件下次氯酸钠及其有效氯可以稳定保存更长时间。关键词:次氯酸钠;储存条件;消毒;有效氯;有效氯的衰减中图分类号:TU991;TQ15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050(2023)09-0018-03据监测,目前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而且还影响到市民的安全饮水和健康问题。消毒是生活饮用水处理工艺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20世纪初发现氯可以灭除水体中的致病微生物,氯消毒在给水处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成为本世纪保护人体健康的重要技术之一[1]。目前,从水体消毒剂的种类来说,有液氯、次氯酸钠溶液、现场电解食盐水制备次氯酸钠、二氧化氯等药剂和方式,此外还有臭氧、紫外线消毒等一些手段[2]。液氯灭菌能力强,具有余氯的持续消毒作用,液氯在投加时会气化成剧毒气体,有强腐蚀性;运输和仓储要求高,极易造成泄漏和爆炸事故[3]。二氧化氯可有效地氧化细胞内的酶,还可以快速地抑制蛋白质的合成来破坏微生物,同时二氧化氯与污水中的有机物作用不产生三卤甲烷等致癌物质[4]。但存在成本较高、现场制取设备复杂、需要控制副产物氯酸盐和亚氯酸盐等的缺点。紫外线消毒是一种物理消毒法,在适当波长下的紫外线能够破坏微生物机体细胞中的分子结构,造成细胞死亡,达到杀菌消毒的目的。但由于设备长期运行,将会抑制紫外线的透射,同时紫外灯灯管的有效寿命有限[5]。次氯酸钠溶液毒性小,消毒系统更容易操作,易于储存等优势也使得次氯酸钠成为广泛应用的一类消毒剂。但次氯酸钠容易见光分解导致变质、成品生产及运输成本高、不宜长时间存储[6]的原因使得我们需要探寻一种更好的储存条件来实现高效节能的目的。1次氯酸钠的性质次氯酸钠溶液是一种呈微黄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