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考网校www.lingkao.com更多资源请加微信公众号lingkaoedu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一章教育学基础知识第六节小学教育的发展及特点主讲:韩南南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聚焦:1、本节知识在历年考试中涉及较少,一般以单项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2、我国小学教育的发展、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是考查重点。需要注意对古代、近现代及当代小学教育中重要人物、学校及文件等的识记以及对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了解。教育知识与能力一、小学教育概述(一)概念小学:6-12岁(今);8-15岁(古代蒙学)蒙学以学习儒家经典为主,着重儿童认知和行为处事的训练1904癸卯学制:该学制第一次系统的构建了小学堂、中学堂、大学堂为主干的学校教育体系;教育知识与能力(二)小学教育的任务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既是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基础,也是个体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所以,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打好基础。具体任务:1、允许进行系统的学习,但不应过度疲劳和过度紧张。2、培养小学生有目的、有顺序的进行观察,引导儿童从知觉事物表面特征发展到知觉事物的本质特征。3、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4、培养小学生初步的分辨是非的能力,发展他们对道德的理解能力。教育知识与能力二、我国小学教育的发展据记载,我国小学产生于殷周时代。(一)古代的小学教育(先秦至鸦片战争)1、先秦时期的小学教育夏商:庠、序、校,重视文字的读写和数的计算。西周:国学、乡学,重视德行、书、数、射、御、礼、乐官学教育为主,强调德行教育,“官师合一”春秋战国:私学(稷下学宫),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教育知识与能力2、秦汉至明清时期的小学教育秦朝:重视识字和常识教育汉朝:重视识字教育、数学常识,德行教育。隋唐时期:基本的识字、写字教学、经学、文学领考网校www.lingkao.com更多资源请加微信公众号lingkaoedu宋元时期:初步的道德行为训练、基本的文化知识技能和培养儿童的行为习惯。明末清初:理学为主。王守仁:提出“随人分限所及”——因材施教教育、教学必须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程度,不能过分超越,这就像给树苗浇水一样,“若些小萌芽,有一桶水在,尽要倾上,便浸坏他了”。教育知识与能力特点:1、具有鲜明的等级性2、教育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服务3、教育过程是通过对儿童的管制、灌输来进行,具有一定的刻板性和专制性。教育知识与能力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