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综合检测(一).doc
下载文档

ID:3398438

大小:322.50KB

页数:6页

格式:DOC

时间:2024-04-28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综合 检测
综合检测(一)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见学生用书第123页)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下列区域的界线十分明确的是(  ) A.人种分布区        B.北方方言区 C.俄罗斯 D.热带雨林带 【解析】 俄罗斯是一个国家,行政区均有明确的界线。 【答案】 C 2.关于乡村地域和城镇地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镇地域的范围通常比乡村地域大 B.城镇地域是乡村地域发展的依托 C.乡村地域对城镇地域产生广泛和持续的带动作用 D.乡村地域与城镇地域的生产活动差别很大 【解析】 乡村地域的范围通常比城镇地域大;乡村地域主要从事农业活动,城镇地域主要从事非农业活动;乡村地域是城镇地域发展的基础和依托,城镇地域会对乡村地域产生广泛和持续的带动作用。 【答案】 D 读我国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三次产业构成的比较(2008年)图,回答3~5题。 3.图中A、B分别为我国和美国第一产业的百分比,A、B的数值分别为(  ) A.16.4 16 B.1.64 1.6 C.1.6 16.4 D.16.4 1.6 4.我国与美国相比,在产业结构上最大的不同点是(  ) A.第一产业比重太大 B.第二产业比重太小 C.第三产业比重太小 D.第三产业比重太大 5.上述产业结构的差异说明了(  ) A.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与美国差距较大 B.我国发展商业和服务业的地理条件较差 C.我国的人口素质较美国低 D.我国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较好,农业发达 【解析】 第3题,由图中数据计算,即用百分百分别减去两国其他产业的百分比即可。第4题,我国的第三产业比重只有33.4%,远低于美国的73.5%。第5题,产业活动是经济活动的表现,产业结构也能反映出经济的发展水平。 【答案】 3.D 4.C 5.A 下图是某城镇用地布局规划方案示意图。读图完成6~8题。 6.原有工业区靠近铁路,影响其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地理条件 B.城市化水平 C.区域的开放程度 D.区域的对外联系 7.从总体上看,该方案(  ) ①没有农业活动 ②以非农业活动为主 ③是周围乡村地域发展的基础和依托 ④可以带动周围乡村地域的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从空间分布形式看,规划工业区表现为________状(  ) A.面 B.线 C.点 D.岛 【解析】 第6题,工业活动需要通过铁路线从其他区域运进原料、燃料,运出产品,体现了区域的联系性。第7题,规划方案只是以非农业活动为主,也有农业活动,只是不占主要地位;乡村地域是城市地域发展的基础和依托。第8题,从空间的分布形式看,农业表现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岛状。 【答案】 6.D 7.D 8.D 读下面材料,完成9~10题。 材料一 我国西气东输一线主干管线工程示意图。 材料二 随着西气东输二线全线建成投产,大量源自中亚的天然气将陆续输入国内各省区市,“西气东输”的年输气能力将增加百亿立方米,相当于原先的近一半。 9.下列因素中,修建“西气东输”工程主干管线走向所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类型 B.城市分布 C.河流状况 D.人口 10.“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有助于解决(  ) ①资源浪费严重 ②能源消费结构的改善 ③自然资源的分布与生产力布局不协调 ④加强环境资源的管理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第9题,“西气东输”工程主干管线的走向沿城市分布,主要是为了满足接近消费市场的需要,因为沿途的城市和工厂是天然气的主要消费市场。第10题,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与生产力布局不协调,东部经济发达,但能源、原材料不足;中、西部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却比较落后。从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来看,主要以煤炭为主,所以“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有助于改善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 【答案】 9.B 10.B 近100年来,世界造船产业转移的趋势是,从以英国为主的欧洲转移至日本,然后到韩国,2012年中国将成为造船业第一大国。读图,完成11~12题。 11.导致造船业转移的因素不包括(  ) A.发达的科技 B.投入要素的比较优势 C.承接国的优惠政策 D.国际贸易的发展 12.关于当前造船业转移对我国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对沿海地区会产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B.促进我国中部地区产业升级 C.有利于东部重工业基地建设 D.促进我国由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转变 【解析】 由题中信息可知,世界造船业的迁移趋势符合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特点,其工业生产不是技术指向型,因此科技的影响比较弱。我国承接造船业转移的地区是东部沿海地区,造船业不是重度污染企业。 【答案】 11.A 12.D 二、综合题(40分) 13.读我国某地区图,完成下列问题。(22分) (1)图示地区曾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在其发展初期凭借的优势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本区优势条件下建立的工业部门有____________(至少三个)。这些工业部门主要属于____________(轻、重)工业。随着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本区不仅大规模开采________,而且还排放大量的________,严重污染了当地环境。 (3)基于上述事实,当前东北老工业基地面临的困境有哪些? (4)请谈谈东北老工业基地该如何寻找出路。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判断出图示地区的地理位置及有关的地理事物。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不难判断出该地区为我国的东北辽中南地区。第(1)题,根据图中资源和铁路的分布,推出该地区在工业发展初期的优势条件。第(2)题,根据图中的多种资源,可以得出相应的工业部门。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工业生产需求,资源密集型工业往往过度开采矿产资源,并在矿产资源的利用过程中排放出大量的废弃物。第(3)题,工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资源消耗过多,环境污染严重。这些成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障碍。第(4)题,从体制、自身优势、生产技术、开放力度、环境治理等方面分析该工业基地的出路。 【答案】 (1)丰富的煤、铁资源;便利的铁路运输 (2)钢铁工业、机械工业、造船工业、化学工业等 重 矿产资源 废弃物 (3)产业结构不合理,部分资源面临枯竭;环境污染严重;生产设备老化,技术工艺滞后,产品竞争力不高;就业矛盾突出;经济体制落后。 (4)改变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改进技术工艺,全面改造提升加工制造业,使之成为高水平、高技术、高效益的工业基地;利用沿边和邻近韩国、日本的地理优势,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投身于国际市场;治理环境污染;调整产业结构;国家在政策和资金上也要给予较大的支持。 14.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有关问题。(18分) 材料一 中国广播网2011年3月4日讯 全国两会期间,中部六省电台联合推出大型直播《崛起中部——跨越发展十二五》。六省电台在北京腾讯新闻中心设立“中部六省2011全国两会联合直播间”,邀请参加全国两会的各省代表委员,参与联合直播,共商国是,共议热点,共话未来。 材料二 我国“中部地区”位置图。 (1)在中部地区六省中,A是__________省,该省由于________资源丰富而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重工业基地。其资源输往渤海沿岸港口的两条铁路线是________和________。 (2)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表格内容。 A省 B省 所在的主要地形区名称 农业发展中面临的 共同生态环境问题 (3)安徽省以长江、淮河为界可划分①、②、③三个区域,温带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在________(填数码)区域。 (4)近年来,安徽省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转移的承接地之一。请分析说明产业转移对该省的区域发展有哪些影响?(提示:可以从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分析回答)。 【解析】 第(1)题,由省区轮廓和相对位置可知,A省是山西省,该省煤炭资源丰富,是我国最大的能源基地。第(2)题,山西省位于黄土高原,B省为江西省,所在的地形区是江南丘陵。二者面临的共同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第(3)题,安徽省有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淮河,淮河以北为暖温带,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第(4)题,产业转移对产业承接地的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并能促进就业,维护社会稳定。但产业转移往往伴随着污染的转移,会给转入地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答案】 (1)山西 煤炭 大秦铁路 神黄铁路 (2)见下表: A省 B省 所在的主要地形区名称 黄土高原 江南丘陵 农业发展中面临的 共同生态环境问题 水土流失 (3)① (4)经济方面: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工业化、城市化。社会方面: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维护社会稳定。环境方面:在资源开发中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工业生产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