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地球的公转每课一练(湘教版必修1)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读“地球公转及其轨道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公转轨道是正圆B.地球运行至A点时大致是一月初C.地球从A点出发回到A点所需的时间恰好是太阳直射点从北回归线移动到南回归线的时间D.地球过A点时的运动线速度略小于B点解析:地球公转的轨道不是一个正圆,而是一个近似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地球公转在一月初位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七月初在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慢。从A出发回到A点的时间是一年,而太阳直射点从北回归线移动到南回归线的时间只有半年。答案:D读“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及近日点、远日点地球的位置示意图”,完成2~3题。2.下列关于二分二至日的判断正确的是()A.甲是秋分B.乙是夏至C.丙是春分D.丁是夏至3.当地球由甲到丙的运动过程中,关于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昼渐长,夜渐短B.昼渐短,夜渐长C.先是昼渐长,夜渐短;然后昼渐短,夜渐长D.先是昼渐短,夜渐长;然后昼渐长,夜渐短解析:第2题,地球7月初通过远日点,因此乙是夏至,出现在6月22日前后。第3题,由甲到乙太阳直射点由赤道移向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乙点为北半球的夏至日,这一天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由乙到丙,太阳直射点由北回归线移向赤道,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答案:2.B3.C4.地球上四季更替的根本原因是()A.各地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B.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C.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D.黄赤交角的存在解析:本题涉及的是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和四季更替产生的根本原因。由于地球公转运动时,其赤道平面和公转轨道面保持23.5°的交角(黄赤交角),使得太阳在地球表面的直射点发生季节移动,从而导致各地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和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形成四季的更替。所以说,黄赤交角的存在是地球上四季更替的根本原因。答案:D读下图,完成5~6题。5.PQ表示地球公转轨道上的两个特殊点,则图中字母L和S代表的角的度数为()A.20°B.23.5°C.30°D.66.5°6.PQ表示地球公转轨道上的两个特殊点,当地球越过P点后的一段时间内,太阳直射点()A.在北半球向北移动B.在南半球向北移动C.在北半球向南移动D.在南半球向南移动解析:第5题,由图中信息可知,P、Q分别为夏至日和冬至日,L和S代表的是黄赤交角。第6题,夏至日后,太阳直射点仍在北半球,但开始向南移动。答案:5.B6.C若图中EF为地球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