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mi的世界,其它资料请进入https://shop104408049.taobao.com/物质的溶解性教案2教学重点:(1)建立溶解性、溶解度、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结晶的概念。(2)知道影响物质溶解性与固体溶解度的因素。(3)知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4)学会描绘和使用溶解度曲线。教学难点:(1)建立饱和溶液的概念。(2)正确理解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区分溶解性与溶解度在概念上的不同。(3)利用结晶方法,分离几种可溶性固体物质的混合物的原理。教学过程:复习:浓溶液稀释的有关计算引入新课: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根据不同的需要,有时需要浓溶液,有时需要稀溶液。浓、稀无明确的界限,从微观角度看,就是一定量的溶剂中含溶质分子或离子较多的则浓,较水的则稀。为根据各种不同要求,得到各种溶液,就要首先研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演示:外界条件相同时(温度压强)1、不同种溶质(NaCl、氢氧化钙),在同一种溶剂(水)中的溶解性2、同一种溶质(油),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外界条件不同时(T、P)3、同一种溶质(硝酸钾),在同一种溶剂(水)中的溶解性4、同一种溶质(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总结:物质的溶解性与一、外因:固体(T),气体(T、P)二、内因: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过渡:知道了影响物质的溶解性的因素,就有了理论的支撑,配制出我们需要浓度的溶液,医用生理盐水,需要0.9%NaCl溶液,而工业电解食盐水,却需要用最浓的NaCl溶液,同学们思考一下,我们如何配制最浓的盐水呢?学生活动:思考,回答甲:往水中加盐,越多越好。师:电解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钠离子和氯离子的移动,对于那些不溶的沉在烧杯底部的钠离子和氯离子是不会发生反应,只是一种浪费。乙:加盐,直到不溶为止。师:很好,这种状态我们称之为达到饱和状态。演示,启发:让我们看看这种饱和有没有条件限制。烧杯+水+盐——不溶——再加水——再加NaCl。ammi的世界,其它资料请进入https://shop104408049.taobao.com/再看一个例子:烧杯+水+硝酸钾——加热。说明了饱和概念的条件性和相对性。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演示:过滤上述NaCl溶液,得饱和NaCl溶液,再加入蔗糖,振荡,观察能否再溶。板书: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学生活动:寻找使下列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