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网址http://jiaoxue5u.ys168.com/(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第四单元电导体和绝缘体反思一:了解学生,你真正做到了吗?课前了解学生,似乎已经是每位教师上课之前所必做的一件事,但是,了解什么?怎样了解?就值得推敲了。了解学生与你所要教的知识或概念的相关生活经验,了解学生已有的能力特点,了解学生的生活背景等等,是我们经常想到并做到的。但是,这还不足以让你的课堂丰满而独特,而只有你真正的走进学生生活,和他们有过多次的交流之后,你的收获会更多。在本课教学中,教材中为了让学生明确金属导电、漆绝缘的知识。在准备实验材料时,建议教师准备两套曲别针,一套是普通的曲别针,一套是上漆的曲别针。起初,为了准备这样的实验材料,我曾跑过县里的几个大超市与新华书店也没有买到,后来利用家里装修剩下的漆自己试着做了几个,结果涂上漆的曲别针由于漆没有涂均匀,还是导电,实验效果不理想。正当我为此发愁的时候,学生的文具盒吸引了我,当我注意到有的孩子的尺子是金属的,有的同学的尺子则是涂了漆的钢尺,有的同学的小刀刀柄处也是涂了漆的铁片时,问题一下子迎刃而解了。有了这样的了解,我大胆的将教材中的实验材料进行了筛选,增添了布条、火柴棍、玻璃片等典型的材料,去掉了涂漆的曲别针在课堂上首先让学生检测教师准备的代表性材料后,放手让学生检测身边的材料。从课堂实际效果来看,通过一扶一放,学生检测的实验材料基本上涵盖了常见的金属以及典型的非金属材料。让学生非常直观的对于概念中的“不同材料”有了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反思二:一节课的容量到底有多大?在小学,一节课40分钟亘古不变。40分钟里教师可以完成多少教学任务,40分钟里学生可以获得多少?40分钟的容量到底有多大?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由于教学环节的设定,由于教师引领的取舍,可能这是无法计量的。但是,我认为至少是可以最大化的。从本节课的设计来看,我在力求帮助学生完成核心概念的建构同时,进行横向扩展概念的外延,不仅让学生知道金属容易导电是导体,同时还增加了人体、大地、不纯净的水是导体等内容。从课堂效果来看,还是不错的。另外,教师还有意的向学生渗透了导体与绝缘体之间不是绝对的这一辩证思想。虽然仔细推敲起来,可能还有不足,例如不纯净的水本身就是导体,学生检测不出来只是因为电压太低。能不能以此来说明这个问题还值得讨论。但是这种尝试我认为是值得的。但是,由于增加了上述内容,在交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