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无忧http://jiaoxue5u.taobao.com/专注中小学教学事业!第2节物质的密度一、本节三维目标要求1.知识和技能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密度的公式,能用公式进行计算。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知道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2.过程与方法通过经历密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学习建立科学概念的思维方法。熟悉量筒的使用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密度反映的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通过量筒、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二、重点与难点本节的重点是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密度的公式,能用公式进行计算。本节的难点是学生对“密度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的认识,以及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三、教学过程[来源:Zxxk.Com]1.实验探究过程设计“密度”是初中物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在今后学习液体压强、浮力以及高中气态方程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密度”对于初二学生来说,又是一个比较抽象、比较难懂的概念。初二学生由于对此概念弄不清楚,影响了以后有关内容的学习。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密度概念,教材设计了对密度概念建立过程的实验探究,使学生经历“密度”的概念的建立过程。(1)创设情景课堂上,让学生观察两个(一个是铝制的,一个是不锈钢制的)大小、形状一样的勺子。或者观察两杯体积相同的不同液体的质量。很多学生会像小聪一样,提出猜想: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可能质量不同。并进一步思考,这里包含有什么道理呢?(2)制定计划,进行探究收集日常生活中体积不相同的不同物质比较容易,所以小聪制定了收集生活中的一些小物品,进行探究。在制定计划时,需要教师引导。首先让学生思考:铁块和木头谁重?怎么比较铁块和木头谁重?由此引导学生得到用天平、刻度尺和量筒测量这些小物品的质量和体积,然后计算1cm3物体的质量的设计方案。然后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探究。对于小物体的体积,学会使用量筒是学生继续探究的前提。可以组织学生阅读课本117页,学习量筒的使用方法。[来源:Z,xx,k.Com](3)分析论证,得出结论每个小组的测量结果数据量少,总结不出规律。必需汇总各小组数据,填入课本118页表中,才能显示出规律性的结论:1立方厘米质量相同的物体都是由相同的材料组成的。客服唯一联系qq1119139686欢迎跟我们联系教学无忧http://jiaoxue5u.taobao.com/专注中小学教学事业!对这个结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