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生活——创造艺术的源泉_第一课乡韵_创造与拓展1教材分析本课是根据上教版八年级《艺术》教材、迎园中学校本教材《皮影情缘》的内容综合设计的,本课既是一个教学单元,又是由三位老师共同上的三节小课组成的一堂大课,反映了迎园中学皮影艺术教学特色,以及将国家教材内容和校本教材有机地结合,体现八年级《艺术》教材的审美性、实践性和单科切入艺术综合学习的特点,也体现了迎园中学对民间艺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两者紧密结合融入到课堂中实现和提升艺术学科育人价值的内涵。三位教师集体备课,对皮影特色资源进行了深度挖掘,以民间艺术——皮影为载体,分别从音乐(华阴老腔)、美术(华县皮影造型)、舞蹈(皮影舞)三个方面切入,以唱、做、舞皮影为核心,根据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中“三打白骨精”的故事进行课程整合,虽然是三小节相对独立的艺术课,但是对于学生来说是“三合一”,是不同类型但主题内容高度联贯统一组合而成的一堂完整艺术课。通过对人物角色模仿与体验、创作与表演,让学生在有效学习、掌握和皮影相关艺术知识技能的同时,又提高了对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对真、善、美的道德感同。教学中运用了多样而综合的艺术教学方法,围绕造型元素、艺术语言、表演规律等艺术本体知识和技能,积极创设师生互动、体验、交往、审美、创美、共同发展等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皮影的唱腔、唱词、演唱形式等探究,并进行“三打白骨精之一打”的创编表现;引导学生运用华县皮影人物造型特点以及夸张、添加的方法制作“三打白骨精之二打”人物头部和身体,并进行综合表演;鼓励学生对《西游记》中“三打白骨精之第三打”故事中人物角色模仿和故事创编,在情境中展示皮影舞蹈编排与表演,体验现代与传统、经典与创新的完美融合,体会善与恶、美与丑,提升道德品质。2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年龄基本上在14岁左右,这个年纪的学生已经进入青春期。由于心理的不断发展,他们的情绪自控能力比孩提时有了较大的提高,常常会掩饰、隐藏自己的真实情绪,出现心理“闭锁”的特点,但又希望引起别人的注意。鉴于这些心理特点,本节课既满足了学生渴望表现自我的心理诉求,又让有不同特长的学生在三节课中得到施展与发挥。我校除在开设基础型艺术课程之外,作为嘉定区民族文化工程培训基地学校,围绕“民族精神”进行了以“华县皮影”为特色的校本课程的开发。因此他们对皮影的造型、制作、表演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同时对于皮影的配乐、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