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的牧羊人》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植树的牧羊人》,我将从教材地位,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五方面进行阐述。一、说教材本单元课文体裁丰富,形式多样。从不同方面诠释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处处彰显着理想的光辉和人格的力量。本文讲述了一个牧羊人在荒漠中默默无闻种树的故事,用自己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将荒芜之地变成了人们可以安居乐业的田园。赞美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的精神品质和勤劳执着、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是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本课的出现,可以让学生受到一次精神的洗礼,给学生一次特殊的情感体验。七年级的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理解作者情感难度不大,但在如何运用正确的写作方法以及在生活中如何做到牧羊人那样还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希望借这篇美好的文章唤醒孩子们的爱心,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三、教学方法新课程理念很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而教学方法的最本质特征就是要促进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本班学生聪明活泼的这一特点,在本节课上我主要采取了,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默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师点拨法。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学会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理清文章脉络,概括“我”与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以及草原上的变化。2、过程与方法(1)找出课文中直接描写牧羊人的语句,谈谈你对牧羊人的认识。(2)合作探究阅读并谈谈对课文主题的认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牧羊人以非凡的毅力,植树造林,种植希望和幸福的坚强决心,以及为此付出的巨大努力。五、教学过程:本课将从以下几个环节展开教学: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精读课文,细节探究总结课堂,拓展延伸布置作业,课后巩固(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注重导入情节的创设,是兴趣激发的一个重点,也是创设学习氛围的重要环节。因此在导入新课时,我会给大家讲一个愚公移山的神话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意图:从神话故事说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便于下一步展开教学)(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在此环节中,会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默读这篇文章,并根据文章整体大意将文章分为3段,以助于学生更容易理解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在大脑形成初步感知。2、再次默读课文,勾画出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通过完成下面表格,体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