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教学设计福建省南平实验小学柳玲指导老师:汤云玉许雪珍吴献智教材分析《雷雨》是部编本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全文按照“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记叙。1-3段写了雷雨前的景象:乌云压顶、空气沉闷、树枝乱摆,动物逃遁,文字的画面感非常强。其中第一段写了天气的闷热,一个“压”字传神地写出了乌云低沉厚重。第二段给人一种大风袭来的紧迫感。第三段则用了“越来越……”的句式,令人惊恐。本单元的主题是大自然的秘密,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提取主要信息,了解课文内容。单元说明有这样的教学建议:教学中,要着重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取信息,了解主要内容,从而达成教学目标。本单元教学还要关注联系生活经验,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对科学常识不要做过深的探究,要紧扣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和语文能力的培养学情分析1.低段学生自学能力及独立利用互联网自主探究能力并不强,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意识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引导培养。2.单元说明建议教学时要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学习课文,不过低段学生生活经验积累并不足,这时就需要借助电教媒体形声结合,声画并茂的特点,利用风声、雨声、闪电、雷声等多媒体音效创设模拟雷雨前的情景,使学生获得体验和感受。3.低段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学文时通过生动的图片、动画,可以直观地帮助孩子体会“压”、“垂”字的妙用。4.游戏和比赛能最大限度的激发低段学生的课堂兴趣,巧妙地引入课堂分类小游戏和班级优化大师,利用信息化手段,激发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教学目标1.读准“雷雨、乌云”等10个词语,写好“雷、垂”2个生字。2.课前借助“爬梯朗读”软件正确流利读课文;课中利用多媒体音效,指导朗读并背诵1-3段;课后去“爬梯朗读”再次读文,梯度对比。3.利用课堂分类小游戏对雷雨前、中、后的主要信息进行分类,梳理文章脉络,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4.借力信息技术,体会“压”、“垂”字的妙用,进而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并学会迁移运用。教学重点1.借助多媒体音效及图片,创设雷雨前的情境,指导朗读。2.通过链接微课,制作动画等信息技术,体会“压”、“垂”字的妙用,进而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并学会迁移运用。教学难点通过链接微课,制作动画等信息技术,在课文的具体语境中体会“压”、“垂”字的妙用进而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并学会迁移运用。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指着黑板的板书“雨”字,谈话导入:你见过什么样的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