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CHINESEJOURNALOFGERIATRICDENTISTRYJUNE2003VOL.1NO.2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03年6月第1卷第2期游离端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的印模技术宁江海刘洪臣【摘要】游离端缺失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的印模技术有其特殊性,并对义齿功能的发挥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于游离端缺牙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结合近年来的进展对于功能重衬法、模型置换印模技术、双重印模法以及选择性压力印模法逐一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各种不同的印模法的优缺点和适应范围。关键词:印模;游离端活动义齿[中国图书分类号]R7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973(2003)02-0113-04可摘局部义齿(RPD)是一种价格低廉,形式灵活的可逆的治疗方法,适用于任何年龄的失牙病人。RPD的目的在于恢复患者的咀嚼功能,改善美观,保存余留牙及牙周组织。游离端缺失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是临床较常见和较复杂的牙列缺损修复类型,与基牙支持式RPD相比,游离端缺失RPD存在着一些特殊的问题,如作用于基牙的扭力矩,义齿基托与基牙负重的差异等,临床常见戴牙后远中基牙创伤及牙槽嵴粘膜压痛。成功游离端缺失RPD修复要求义齿支架横跨牙弓获得稳定性,游离鞍基最大限度的覆盖无牙区牙槽嵴和应力的控制。以往的国内文献和教科书过多强调了支架设计、卡环及卡环组的选择以及采用近中支托等,这些已为大家所接受,但对于这类义齿的印模技术缺乏深入的探讨,教科书中所述方法也比较单一[1]。由于目前各类支架设计不断增加以及附着体和钛支架的运用,对于修复临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设计制作合乎生理、心理要求的义齿,减少病人带牙后复诊次数,增加病人的满意度,是修复医师不得不面对的课题。1.功能印模概念的提出垂直向咬合力由基牙、黏膜和其下方的骨组织共同承担,成功的RPD应该在三者之间达到平衡、协调。如果某个部分支持力过大或受到过大的力量,结果往往导致基牙松动、口腔黏膜溃疡、剩余牙槽嵴的加速吸收,以至义齿过早不能使用。所以,义齿的稳定性是行使功能和使病人舒适的最重要的要求。末端游离可摘局部义齿的基牙以及牙周支持组织的支持作用与牙槽嵴黏膜之间有显著不同[2,3]。主要表现在基牙和组织在承受力时的变形量不同;黏膜组织的活动度远远大于基牙;黏膜组织和牙齿在咀嚼循环中的弹性恢复也不同,基牙的恢复速度快于黏膜。这些差异对于义齿的设计制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没有一种印模材料能够准确获得牙齿和黏膜组织以及二者关系的准确印模,在临床工作中应根据软硬组织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