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非遗传承引言凤阳花鼓是一项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它从艰难的岁月走来,不仅展现出劳动人民当时的民俗风情和生活状态,还蕴含凤阳丰富的历史性、区域性、艺术性以及文化价值。在新时期的发展背景下,借力新媒体优势,可以为凤阳花鼓的传承与发展开辟新的道路,分析凤阳花鼓在传播与发展中遇到的困难,探索新的传播策略,基于新媒体背景下的“互联网+”时代凤阳花鼓与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研究,概述如何借助新媒体平台实现进一步发展,让更多社会公众看到非遗文化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让非遗文化随着社会的进步得以继承与发展。一、凤阳花鼓独特的艺术区域性(一)起源凤阳花鼓其起源于明代江浙地区,随着移民的流入进入凤阳地区,属于典型的输出型文化。伴随各个时期政治、文化、历史等影响因素,彰显出花鼓愉悦大众、教化人民等功能。它彰显出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以及生机勃勃的发展潜力。早期由于历史大环境,移民们以“返乡省亲”“讨饭要饭”为借口,主要是为了“逃离凤阳”,而“凤阳花鼓”为行走江湖的道具。如今,人们通过观看凤阳花鼓表演,可以从多个方面了解凤阳的历史文化以及风土人情。朗朗上口的民谣“说凤阳,到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二)艺术性凤阳花鼓详尽展示了凤阳民间生活的美好与辛酸。凤阳花鼓以曲艺形态的说唱表演最为重要和突出,由一人或二人自击小鼓和小锣伴奏,边舞边歌。它主要分布于凤阳县燃灯、小溪河等乡镇一带。2006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凤阳花鼓高度提炼升劳动人民的生活,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将民间生活魅力完美展现,获得了众多花鼓爱好者的推崇与喜爱,拥有一定的群众基础。现在很多学校将花鼓编成花鼓操全校学习,参加比赛,从而提高地区自信。(三)区域性凤阳花鼓是安徽省凤阳县地区文化艺术的典型代表,属于皖东地区的文化名片。凤阳花鼓包含当地人民生活、劳动、娱乐,充分反映出当地的风土人情。正是因为它独特的区域性,演变成皖东地区稀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奠定了其文化领域的地位。二、新媒体下传播非遗文化的优势新媒体行业在新时代的崛起,对信息传播有着深新媒体视域下非遗的传承与创新——以凤阳花鼓为例毛菲菲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基金项目:2022年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名称:新媒体视域下非遗的传承与创新——以凤阳花鼓为例,项目编号:X200213617016,项目类别: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