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商贸工业2023年第18期ModernBusinessTradeIndustryNo.18.2023基金项目:皖南医学院中青年科研基金“基于合作治理的城市社区疫情防控研究”(WKS202009)。作者简介:陈玲玲(1990-),女,安徽巢湖人,皖南医学院人文与管理学院教师,主要从事公共管理、社会治理研究。表3回归分析结果(1)从全国层面来看,人均GDP、产业结构高级化、城镇化、人才力量等因素均对数字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正向作用,与现有研究结果基本符合,说明通过提高科研投入、加快经济发展、加快产业结构高级化等均可促进数字经济发展。(2)从地区层面来看,由表格可知:核心解释变量PGDP显著,即各区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呈明显的正相关。MD在中东西三地区模型中显著,且在四大都区均呈现负相关,考虑实际城镇化情况,可能是各地区城镇化过于集中所导致,难以兼容数字经济发展进程。IS在各模型均显著,说明产业结构高级化对数字经济发展有正效应。HR普遍显著,在东部地区不显著,推测为该地区人才过于集中,导致效率降低。FIANCE在西部和北部地区不显著,推测为资金投入不足以产生明显规模效应以及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资金利用不当。4建议为加快全国数字经济发展,这里提出如下建议:(1)夯实数字经济基础建设,因地制宜地提供各地区所需基础建设,完善各地区数字经济设施完备程度,形成规模效应,助力整体经济发展。(2)加快产业结构高级化进程,建立多种规模的数字经济平台,突破地理条件的限制,利用区域产品特色,建立差异化优势。(3)区域经济差异缩小化,应重视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群对周围城市的溢出效应,走出自己的优势道路。(4)建立完善的数字技术人才培育体系,要求区域人才协同培养,落实干中学进程,提高工作待遇、改善就业环境等途径吸引人才,同时与国外技术前沿进行对接,把握最新趋势,开拓发展思路。(5)提高创新能力,应加大科研资金投入,并根据区域内各省份资源状况分层次地分配资金以期实现最大收益,发挥规模经济效应,增速数字化进程。参考文献[1]俞伯阳.数字经济、要素市场化配置与区域创新能力[J].经济与管理,2022,36(02):36-42.[2]谢璐,韩文龙.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助力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J].农业经济问题,2022,(02):146-155.[3]万永坤,王晨晨.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实证检验[J].统计与决策,2022,38(04):21-26.[4]梁会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数字经济驱动消费增长的机制与路径:基于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7(03):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