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是八年级化学鲁教版新版教科书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中第二节的内容,目的是使学生知道氧气是可以在实验室里通过化学转化的方法获取的--在一定条件下将含氧元素的物质转化成氧气。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决策力和全面考虑问题的能力。1.在实验室中动手实验制得氧气,体会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2.在实验探究中获得研究气体性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3.学生能乐于主动参与实验探究,感悟氧循环对人类的意义,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学生已经知道了氧气的某些用途方面的知识,如:氧气可以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等。但是对于氧气具有哪些性质、如何通过实验研究氧气的这种性质,学生还不了解。所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是不可忽视的。首先采用谈话法引入本课,然后实行讨论和图片展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不断引导与启发学生。由于本节课有实验,所以先观看视频了解注意事项,学生再动手实验。这样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问题引入1、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对于氧气了解了多少呢?2、通过课下小组讨论活动天地4-2,你认为哪些物质可以在实验室中制氧气?依据是什么?目的:初步认识氧气,为实验室制氧气选择好药品。二、小组讨论实验室制取气体物质的思路分析1、制取气体时选择发生装置的依据:药品的状态反应条件2、选择气体收集装置的依据:气体的溶解性气体的密度目的:通过小组合作,找出实验室制氧气的仪器装置。三、小组合作与展示目的:通过小组合作,找出实验室制氧气的方法。可以小组派代表上台说明本组想法。四、教师点拨1、视频播放:实验室制取氧气。2、教师补充高锰酸钾制氧气视频。目的:先观看视频了解注意事项,学生再动手实验。这样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可以及时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加以改正。五、探究“物理性质”之考考你的观察力“化学性质”之怎么检验和验满,氧气与其他物质间的反应。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沸点熔点不易溶于水目的:针对第二个教学目标,设计两个活动,让学生从两个方面来研究氧气的性质。六、自主学习: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学案内容。目的:最后一个部分内容相对简单,所以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着手,最后由组长带领交流。七、检测巩固目的:对知识的及时巩固。本节课最大的收获是学生找到学习的方法和学习的乐趣。在完成本节课后我布置了一个挑战作业,家庭实验制氧气,用身边的仪器,用药店的药品(双氧水),很多同学都去想、去尝试并且成功了,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