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对函数的再认识学习目标:1、理解函数的定义,会求简单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及函数值。2、了解表示函数的三种方法——解析式法,列表法和图像法。3、会根据实际问题求出函数的关系式。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已了解过函数,函数有什么特征?这节课我们一起探究函数的定义、表示方法、求函数的关系式。自主探究(一)1、做课本P62“做一做”依次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t=(2)l=(3)①②③y=2、指出上面三个例子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1)(2)(3)3、对于自变量在它可以取值的范围内的每一个值,另一个变量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填“不一定”“一定”“一定没”)由此可知: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个变量,对于在某一范围内的,y都有确定的值与它,那么就说是的函数。思考:如何判断变量间是否成函数关系呢?由定义知:①有两个变量②每有一个确定的x值,都有且只有一个确定的y值与它对应,只有同时满足上面两个条件才能判断两个变量成函数关系。例:y2=x,y是x的函数吗?解:当x=1时,即y2=1解得y=±1。它满足条件①有两个变量,但x=1时y有两个值与它对应,不满足条件②。故y不是x的函数,而x=1时y2只有一个值与它对应,所以我们可以说y2是x的函数。跟踪练习:1、下列变量之间的关系不是函数关系的是()A.长方形的宽一定,其长与面积B.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1/4C.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与面积D.球的体积与球的半径2、下列解析式中,不是函数关系的是()A.y3=xB.y=x2C.D.自主探究(二)1、自学例1,例2,理解函数值的涵义,并会求函数值。补例1:当x时,函数的函数值为负数。解: 函数值为负数即y<0,∴又 x2+1>0∴2x-3<0 2x-3<0∴x<∴当x<时,函数的函数值为负数。补例2:已知函数的函数值为1,求x值解: 函数的函数值为1,即y=1∴=1解之得x=3经检验知x=3是原分式方程的根。∴x=3时函数的函数值为1。跟踪练习:模仿例题认真书写解题步骤(1)当x=-3时,求函数的函数值。(2)x为何值时,函数的函数值为正数。(3)x取何值时,函数y=2x2-x-6的函数值为0自主探究(三)1、做课本P65“做一做”1、2,答案填课本上。2、结合前面所学,总结表示函数的法、、。2/4自主探究(四)1、自学例3在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时,要考虑到分式中的分母,二次根式中的被开方数,a0=1(a≠0),a-p=(a≠0)及实际问题中的实际意义等。2、跟踪练习:分别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其中(2)(4)(6)写解题过程。(1)y=x2(x+1)(2)(3)(4)(5)(6)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