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5)〖教学目标〗1.知识:能充分利用行程中的速度、路程、时间之间的关系列方程解应用题,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2.能力:借助“线段图”分析复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模型作用,培养学生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转换能力。3.情感:通过开放性的问题,为学生提供思维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合作与交流中学会肯定自己和倾听他人的意见。〖教材分析〗教材首先由一个实际事例“能追上小明吗”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接着通过画“线段图”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办法来解决问题,旨在培养学生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能力。教材还安排了“想一想”,内容是让学生根据事实提出问题,并尝试解答,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互相启迪、合作交流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梳理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本节课的重点是:认识追赶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本节课的难点是:借助“线段图”分析复杂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从而建立方程。〖教学设计〗(一)引入新课多媒体展示:1.若小明每秒跑4米,那么他5秒能跑()米。2.小明用4分钟绕学校操场跑了两圈(每圈400米),那么他的速度为()米/分。3.小明家距离火车站1500米,他以4米/分的速度骑车到达火车站需()分钟。师:上面三个题都是关于路程、速度、时间的问题,它们之间有何关系?生:路程=速度×时间,知道这三个量中的两个就可以求出另一个(分别找三名学生回答上面的问题)1/5师:下面我们根据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来讨论几个较为复杂的问题:能追上小明吗(板书)。(二)讲授新课1.提出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一些同学有一种很不好的习惯――丢三落四,常常害得父母操心,小明今天就犯了这样的错误:小明每天早上要在7:50之前赶到距家1000米的学校上学。一天,小明以80米/分的速度出发,5分钟后,小明的爸爸发现他忘了带语文书。于是爸爸立即以180米/分的速度去追小明。问题:(1)爸爸追上小明用了多长时间?(2)追上小明时距离学校还有多远?(多媒体出示例题时,问题(1)(2)事先没有直接给出,而是先问学生看到题之后想到什么。大部分学生问小明爸爸有没有追上小明,教师马上追问:“你估计能追上小明吗?”绝大部分学生又说:“能”。此时才给出问题(1)(2)。)说明: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历出发,选择学生身边感兴趣的事件给学生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唤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