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分×60,共计60分):1.心理素质中的“素质”是。A.广义上讲;B.狭义上讲;C.综合上讲;D.潜能上讲。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是。A.教集体育;B.咨询;C.开设相关课程;D.个别教育。3.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A.一对一的“镜像”反映;B.个人的主观反映;C.人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积极能动的映像;D.对客观现实准确无误的反映。4.人们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活动中,所有与有意识地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决断和坚持等心理活动统称为。A.认识过程;B.情感过程;C.意志过程;D.知、情、意的过程。5.人的心理与生理、精神和身体、机体内外环境是一个完整统一的整体,这一观点被称为。A.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B.生物医学模式;C.心理、社会模式;D.心理医学模式。6.学派认为人的心理问题是后天学习的结果。A.精神分析;B.行为理论;C.人本理论;D.认知理论。7.心理自我不包括。A.能力;B.角色;C.爱好;D.智慧。8.个体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出发,对自己目前的实际情况的评价和看法称为。A.现实自我;B.投射自我;C.理想自我;D.生理自我。9.个体要实现的比较完美的一种自我境界或形象称为。A.现实自我;B.投射自我;C.理想自我;D.生理自我。10.一个人具有情绪体验深刻,容易感觉到别人不易觉察的细小事物,具有内倾性等心理特征。我们判断这个人的气质类型时倾向于。A.多血质;B.抑郁质;CD.黏液质。11.一个人具有直率、热情、动作迅速、情绪体验强烈、具有外倾性等心理特征。我们判断这个人的气质类型倾向于。A.多血质;B.抑郁质;C.胆汁质;D.黏液质。12.德国著名作家歌德失恋后创作《少年维特之烦恼》能最好地说明哪种调节情绪方法。A.转移调节;B.延缓调节;C.宣泄调节;D.升华调节13.一个人企图摆脱或逃避危险情境而又无能为力时产生的情绪是。A.恐惧;B.愤怒;C.悲伤;D.羞耻14.是情绪产生的基础。A.动机;B.需要;C.行为;D.认知15.为了实现预定目标,调控自己心理状态和行为活动的能力是意志。A.坚毅性;B.自觉性;C.自制性;D.果断性16.老子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千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能够说的是哪种培养良好意志品质的途径。A.遵循循序渐进;B.增强挫折承受力;C.确立适当目标;D.完善人格17.与意志坚毅性相反的品质有。A.盲从性;B.放任性;C.独断性;D.顽固性18.把自己所具有的某些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