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1.人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育必须坚持()。A.完整发展B.和谐发展C.取长补短D.循序渐进2.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受制于()。A.生产力B.政治C.文化D.社会3.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A.教育问题B.教育规律C.教育价值D.教育现象4.教师在向学生讲“雪花”这一事物时,采用观看录像并向空中抛洒大量碎纸片以引导学生体会下雪场景的方式,他遵循的教学原则是()。A.启发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5.王同学是一个调皮且不听老师管教的学生,新来的张老师为了找到有效管理王同学的方法。偷看了王同学的日记。张老师的行为侵犯了王同学的()。A.公正评价权B.隐私权C.荣誉权D.名誉权6.“你要我遵守,你也必须遵守”属于皮亚杰儿童道德发展阶段论中的()阶段。A.前道德B.他律道德C.自律或合作道德D.公正道德7.居于教师心理素质核心地位的是()。A.认知品质B.个性品质C.适应能力D.职业意识8.某学生经常把考试不及格的原因归于试卷难度太大,这种归因属于()。A.内部、不稳定的归因B.外部、不稳定的归因C.内部、稳定的归因D.外部、稳定的归因9.在中外教育史上,教育被看作是()。A.产生思想的活动B.培养人的活动C.锻炼身体的活动D.培养品德的活动10.教师工资平均水平应当()国家公务员的平均水平。A.略低于B.远低于C.不低于或高于D.远高于11.教育行政部门对()的考核工作进行指导、监督。A.校长B.教师C.班主任D.大队辅导员12.精神是一种深刻而稳定的动力特征,在教师的专业精神中,()是核心。A.务实精神B.敬业精神C.人文精神D.科学精神13.指导课程编制过程最为关键的依据是()。A.课程内容B.课程方案C.课程目标D.课程设计14.()是学校课程体系中以传授道德社会性知识、传递道德价值、培养品德实践力为首要和核心目标的正规课程。A.学科性德育课程B.活动性德育课程C.德育隐性课程D.德育显性课程15.张老师根据学生的体育成绩在班级中的相对位置和名次,确定学生的体育成绩在该班属于“优”“中”或“差”的教学评价属于()。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相对性评价16.小琳的妈妈承诺她,只要期末考试成绩进入全班前10名,就奖励一个她很喜欢的泰迪熊。小琳为了得到妈妈的奖励而产生努力学习的动机,这种动机属于()。A.主导动机B.从属动机C.内部动机D.外部动机17.在一次测验中,小利的数学只考了59分,小利找到沈老师,求老师加l分让自己及格,沈老师分析了小利的平时情况,考虑到这是一次随机测验,就对她说:“给你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