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海洋大学2012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农业知识综合四》(342)试卷(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不给分。本科目满分150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发展经济理论可以从多种角度进行分类。最常用的一种分类法是采用两分法,发展经济理论可分为()主义和()主义两大类。2、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一个国家或社会经济增长总体特征,可分()型长方式和()型增长方式。3、发展经济学并不是以()经济学的姿态出现的,而是源于解决发展间题、提供政策建议的需要。因此,它具有较强的()性。4、从总体上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在人口快速增长的同时却普遍面临()不足、劳动者()较低等问题。5、一些实施高积累高投入发展战略的国家,由于长期忽视()进步,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形成了高投入低产出的()式经济增长方式。6、经济学家们认为,发展中国家严重的失业问题是由于劳动力市场上供求严重不均衡造成的。因此,解决发展中国家失业问题就应该从减少劳动力()和增加劳动力()这两方面来入手。7、政府解决生产者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这类负外部效应的办法,是通过政府的公共治理使外部效应()化。其做法之一是课342《农业知识综合四》第1页共3页征惩罚性的纠偏税,通过惩罚性课税使产生外部负效应的厂商的私人边际成本等于该行为的()边际成本。8、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互相促进的关系。一方面,城市化是工业化的();另一方面,城市化又()了工业化。9、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似乎是尖锐对立的两种发展战略,但是实际上它们的差别是次要的,对立统一才是()特征。从长期看,如果一个社总是不平衡发展,资源的结构性短缺会阻碍经济的发展,产业间不平衡增长超过一定程度会引起()结构的失衡。10、政府的干预和市场机制的协调并非是轻而易举的事,市场机制在促进效率方面是有效的但不能保证();政府在调节收入分配、实施干预时并不一定能保证其目标函数永远符合公众利益,寻租也是政府官员()的行为。二、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30分)1、农业经济学;2、国家竞争优势理论;3、可持续发展;4、配第一克拉克定理;5、管理幅度;6、激励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1、影响农产品需求的因素有哪些?2、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有哪些联系与区别?3、发展经济学有何特点?4、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加快人力资本积累?5、简述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6、为什么说计划工作具有普遍性和秩序性?四、论述题(20分)1、试述中国农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