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中国地理第一讲中国地理概况课堂巩固跟踪检测[基础巩固组](2019·湖北联考)读我国某区域简图,完成1~3题。1.图示区域有我国一条著名山脉穿过,据图判断该山脉的走向是()A.南北走向B.东西走向C.西北—东南走向D.东北—西南走向2.图示区域自然植被具有过渡性,表现为()A.自西向东由森林过渡为草原B.自东向西由森林过渡为草原C.自南向北由森林过渡为草原D.自南向北由常绿阔叶林过渡为落叶阔叶林3.图中R河一年中有两次洪峰,正常年份应该出现在()A.3月和6月B.4月和7月C.5月和8月D.6月和9月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河流的水系特征可判断山脉走向。第2题,图中有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通过,因而图示区域植被呈现自东向西由森林过渡为草原的特征。第3题,东北地区春季5月份气温升高,冬季的积雪融化形成春汛;8月份夏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形成夏汛。答案:1.D2.B3.C第1页(2019·太原二模)下图示意2018年1月29日至2月7日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的气温距平(气温与多年平均气温之差)等值线分布。受气温变化的影响,图中部分地区出现低温凝冻灾害(气温剧烈下降并伴有雨雪冰冻),给交通、电力、农业等部门造成较大的损失。据此完成4~5题。4.该时段内,图示区域低温凝冻灾害最严重的地区可能是()A.藏南B.青海C.川西D.滇东5.据图推测,与多年平均状况相比,甲行政区此时段()A.积雪量大,大气反射量多B.积雪量大,地面吸收量多C.积雪量少,大气吸收量少D.积雪量少,地面反射量少解析:第4题,由图可知,四川、云南东部地区气温低于平均气温较多,说明低温凝冻灾害较严重,故D正确。第5题,图示甲行政区气温距平大于0℃,说明该时段其气温高于平均气温,则积雪量少于平均状况;因积雪能增大地面反射率,则因积雪量少而地面反射量少。答案:4.D5.D生物长期适应气候条件的周期性变化,形成与此相适应的生长发育节律,这种现象称为物候现象。下图示意3月上旬我国某种农作物物候现象分布。据此完成6~7题。第2页6.据图判断,该农作物是()A.水稻B.甘蔗C.甜菜D.冬小麦7.导致甲、乙两地物候现象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海陆位置B.地形C.土壤D.纬度位置解析:第6题,图中显示,该作物主要分布在北方,尤以华北为最,可能是冬小麦。第7题,图中显示,同在东部季风区,作物发育成熟期南方早于北方,说明影响物候现象的主要因素是热量。甲、乙两地纬度相近,但该作物乙地发育早于甲地,则热量条件甲地不如乙地;结合我国地形知识可判断,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