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的味道》微课教学设计专题名称感恩教育专题学时15min教学对象一年级学生教学依据:拓宽建构理论认为,感恩作为一种积极情绪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认知的范围,使思维更加灵活并富于创造性,使人更容易应对压力和逆境,增强人的心理恢复能力。这些改善与提高,反过来也能使人们在未来有更多的积极情绪体验,这样不断形成的良性循环,提高了人们的幸福感,从而感到快乐。弗雷德里克森认为,感恩的思想倾向不仅使感激个体以相应的方式回报施惠者,或者模仿施惠者的亲社会行为做出互惠举动,还可以使感激个体想到大量的其他亲社会行为;同时,感恩体验和由它激发的亲社会行为,拓宽了个体的人际交往,建立和加强了社会联系和友谊,进一步的,这些社会关系都将成为社会支持的重要来源。而有良好的社会支持是个体应对压力和困境时,保持身心健康和生活幸福的外在资源。教学内容:感恩意为慈悲、好心和感激,是个体在受到恩惠时产生的一种感激和愉悦的感受等即时的情绪体验,促进了个体幸福感。而且,感恩还是一种积极情绪,同时与许多其他积极情绪相关,如满意、幸福、自豪、希望,积极的主观经历能够诱发感恩情绪,感恩源于对因他人帮助而使自己获得积极结果的知觉。同时,个体通过刻意练习感恩而体验到积极情绪,如感恩日记、感恩拜访等。教学对象:小学一年级学生活泼好问,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对一切新事物都感兴趣,经常围绕在大人身边询问思考,很温暖也很快乐。在这一阶段,他们在感知觉方面发展不够充分,仍然比较习惯通过绘画和色彩等具象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此时的他们在认识事物和思考方式都仍处在拥有极强的可塑性阶段。因此,就感恩习惯的培养来说,学会留意身边的人和事,并用绘画的方式表达是合适且需要的。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生能意识到自己的生活因为他人的帮助更美好。2.情感目标:学生能体验到向他人表达感谢时的积极情绪。3.技能目标:学生能留心帮助自己的人,学会如何向帮助自己的人表达感谢。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初尝感谢的味道(一)生活自评:通过请学生评价自己近两周的生活和学习时光(满分10分,1分表示非常糟糕,10分表示非常精彩),引导学生静下心来回顾自己的近期生活,为之后的教学环节打好基础。教师总结:无论你给自己打多少分,近两周同学应该都过得充实而忙碌。(二)互助按摩:创设同伴两人相互按摩并道谢的情景活动,再邀请同学分享活动过程的心情,让学生体验到向他人表达感谢和收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