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人教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感受家乡文化关心家乡发展10.我们当地的风俗风俗的演变第3课时谈话导入同学们,随着社会的进步,文化的发展,有许多的风俗被我们继续传承,但也有一些风俗被人们所淘汰。有的地方根据自身的特色,也对有些风俗进行了变革。你的家乡,你知道有哪些风俗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淘汰或变革的呢?对啊,比如,我们四川就会根据自身的文化发展变革了许多的风俗,尤其是纳溪盛产茶叶,便发展了“采茶节”。像这样变革的风俗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风俗的演变。(一)小调查1.课前小调查:请你通过翻阅图书、上网或者采访长辈等途径,调查一下自己所生活的地区有哪些需要淘汰或者加以变革的风俗。2.学生在小组内展示汇报自己的小调查。新课探究小调查风俗的名称调查的途径风俗的主要活动淘汰或者变革的理由可能的替代性活动每个小组选择1名同学的调查表在全班交流展示。小结: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风俗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这就需要淘汰或者加以变革。比如我们纳溪的“搬打狮子”民俗,由于表演的危险性较大,及传承的人极少,所以可能遭到淘汰或者变革,可能替代它的便是一些简单的舞龙舞狮的活动。(二)辩一辩有些风俗不符合时代需要,应该淘汰,但是对另外一些风俗的保留与否,人们却有不同的看法。比如放鞭炮,有的人觉得应该延续,而有的人却认为应该淘汰。观点1:放鞭炮会引起火灾,每年都会让很多人因此受伤、致残甚至丧命。放鞭炮还会污染环境,鞭炮中的火药在燃放过程中,会放出许多有害物质,而且放鞭炮噪音很大,因此要禁止燃放。观点2:放鞭炮是中国人庆祝节日和喜事时的重要习俗。在过年时,不放鞭炮就没有过年的氛围,而且放鞭炮还寄托了人们很多美好的愿望,比如过年放鞭炮,是期吩新的一年能平安。正方反方总结:当今社会,环境污染比较严重,放鞭炮会加重对我们生活环境的污染。因此,我们应该尽量少燃放烟花爆竹。阅读角:1.读一读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清明的时间在4月5日前后,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日又是节气的只有清明。清明节原是祭祀祖先的节日,而如今除了祭奠逝去的亲人,在这一天人们还会开展祭扫烈士陵墓、悼念先烈的活动。清明时分,天气转暖,草木复萌,人们常常结伴到郊外踏青、放风筝、欣赏春光,所以清明节有时也被称作“踏青节”。2.说一说。清明时节扫墓祭祖、感念祖恩、激励后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风俗。清明时节凭吊革命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