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一.教材地位与作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是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第三节内容,是在学习了等式的基本性质、不等式的意义之后,为了学习不等式的解法而学习的一个铺垫知识,学好了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才能正确地解不等式、不等式组,因此在本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开始研究简单的不等关系,这为顺利完成本章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同时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学习本节内容时可以类比学习七年级上册的等式的基本性质.三.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目标1.探索并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理解不等式与等式性质的联系与区别.(二)过程方法目标1.在不等式基本性质的探索过程中,渗透类比的思想方法,体会不等式与等式的异同.2.经历观察、类比、归纳、猜想、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让学生感受生活中数学的存在,并且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四.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掌握不等式的性质教学难点:正确运用不等式的性质对不等式进行变形五.教法分析启发式教学与探究式学习相结合,引导学生分析和归纳,在已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从而达到知识的自然形成.六.课前准备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效率七.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一)问题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设情境解方程:(1)x+1=4(2)2x=-61、在解一元一次方程时,我们主要是对方程进行变形,方程变形主要有哪些?2、这些变形的主要依据是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具有哪些基本性质呢?3、不等式与等式只有一字之差,是否也有类似的性质呢?本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1.提问学生,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2.关注学生对等式的基本性质叙述语言的准确性;3.板书课题.学生迅速口答两道方程的解,回答“等式的基本性质”.设计意图回忆“等式的基本性质”,为学习本节内容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梳理知识的习惯.教学环节(二)问题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探究新知活动一:已知小明的年龄比小丽大,你同意小丽、小明的说法吗?说说你的看法吧!⑴设今年小明a岁,小丽b岁,用不等式表示为,3年后表示为,3年前表示为.m年后表示为,m年前表示为.⑵比较上述不等式,你有什么发现?1.出示投影,让学生判断小明、小丽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