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场所理论视域下的职业院校校...以上海现代化工职业学院为例_刘文胜.pdf
下载文档

ID:319144

大小:1.69MB

页数:3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3-21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场所 理论 视域 职业院校 上海 现代 化工 职业学院 刘文胜
088场所理论视域下的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以上海现代化工职业学院为例刘文胜1 周红旗2 1.上海现代化工职业学院;2.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职业院校校园具有独特的场所特性。校园文化对学校的形象塑造、人才培养、综合素质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现以上海现代化工职业学院为例,从已有校园文化建设的现存问题入手,提出打造具有地域特色、行业特色、学校特色的校园整体建设的方法及策略。希望研究成果可以为同类职业院校校园特色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研究背景与方法研究背景与意义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能从根本上影响学生的人文素质。在现有的中高职校园里,场所空间与学校整体形象没有相互结合,同质化问题比较明显。相似的建筑、景观、公共环境设施,再加上趋同的校园活动,既不能反映学校专业特性,也不能激发学生对专业和学科的热情,使得学生缺乏对校园文化的认同感,最终造成了校园整体建设的不足。我国高职院校正处于发展期,高职院校在注重教学质量的同时,也应思考如何为师生提供愉悦精神、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打造舒适宜人、健康高效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目前国内关于适应高职院校新发展的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研究还较少,不能满足学校建设的实际发展需求。因此,本研究以上海现代化工职业学院为例,从场所理论角度提出对建设高职校园文化的策略,打造学校整体形象,营造具有校园特色的场所,从而使师生获得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研究范围与方法本研究主要以上海现代化工职业学院校园文化为中心进行,样本选择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调查和现场调查两种方式。文献调查主要探讨场所理论与校园文化建设相关的理念;现场调查主要了解调研上海现代化工职业学院的区域环境、区域文化、行业特色、校园实地环境及校园发展现状等,为研究奠定实践基础。最后在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建设校园文化的策略。相关概念场所是由特定的地点、建筑物与特定的人群相互作用,并以有意义的方式联系在一起的整体。场所与空间的概念有所不同,虽然都是由尺度、形状、质感、色彩等具体要素组成,但是与空间相比,场所更强调体现文化、区域特色和人的活动等要素构成的空间形态。校园场所是学校特有的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文化氛围的总合,它以校园为主要空间,既包括校园景观环境、建筑物、各类服务设施等物质形态的部分,也包括学校的发展历史、校风学风、人文环境、规章制度以及学校成员特色的生活方式,因学校性质的不同展现不同的场所特性。良好的校园场所精神的塑造可以增进师生对学校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对学校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上海现代化工职业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分析上海现代化工职业学院概况上海现代化工职业学院的前身是上海石化工业学校,2022年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转变为新型全日制公办高职院校。学校由金山区人民政府主办,创新【课题项目】2021年上海化工职业教育集团研究课题“场所理论视域下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实践研究”(编号:HGZJ2021-14)。【作者简介】刘文胜(1979),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研究、高校管理、大学文化研究;周红旗(1977),女,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空间与可持续设计。089市区共建、多元治理办学机制,致力于培养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的一线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校占地面积150亩,建筑面积8.7万平方米。学校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专业建设以现代化工类专业为龙头,以新能源、新材料和智能制造相关专业为两翼,以安全与应急管理相关专业为支撑。招生类型包括初中毕业起点的五年一贯制、高中/中职毕业起点的三年制专科高职教育。学校建有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综合实训基地,为学生培养实践技能创造了良好条件。此外,学校大力进行智能化教室和各类先进信息化教育教学设施建设,并且不断完善大型体育馆、标准运动场、学生活动中心以及校园环境美化改善等项目,致力于为学生打造优质空间环境。但是,随着各个项目的推进,其在建设过程中出现了重物质建设、轻精神文化建设的现象,缺乏对校园文化、校园精神的塑造,校园环境单调,校园生活较为乏味,这易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上海现代化工职业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现状调查1.校园文化建设发展不均衡校园文化包括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校园制度文化、校园行为文化、校园媒体文化。各类文化相互依存,融合发展,推动校园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是内涵,物质文化是载体,制度文化是有利保障,行为文化是重要组成部分,媒体文化是表达手段。但是,目前大部分职业院校都更重视物质文化建设,大力建设教学楼及各类实训场所,对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的建设流于表面,存在文化建设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作为新办高职院校,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上海现代化工职业学院的物质文化建设基础良好。学校于2019年完成第一期校园改扩建工程,对教学楼、实训楼、学生宿舍、体育场等场所进行了防震加固,使得校园面貌焕然一新。继而于2020年启动了第二期校园改扩建工程,新建学生活动中心。但是学校对文化建设的投入不足,其建筑、设施只注重实用功能,没有与学校的办学理念形成有机联系,品牌形象塑造功能差。建筑外观无明显特色,内部装饰简洁,校园文化的缺乏造成了整体场所感的不足,与职业院校的建设目的相脱节。2.校园文化建设内涵不足,品牌塑造意识薄弱为了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职业院校每年都会开展大量与校园文化建设相关的项目和活动,而活动对校园品牌形象的提升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如果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独特性,就不容易塑造品牌形象,还会使学生难以产生对学校的归属感。现阶段,上海现代化工职业学院文化建设存在内涵不足的问题。首先,作为具有悠久办学历史、区域服务特性的职业院校,其校园文化建设与地区整体文化建设存在一定的差距,二者没有形成良性互动,也不能体现地方及学校的发展特色。其次,学校虽然与很多企业进行了校企合作,但是学校自身与企业文化并没有进行融合,存在较为明显的脱节问题。最后,校园文化活动也存在创造性不足的问题。大部分校园文化活动是在学校主导、学生参与的情况下进行的,但是目前在学校举办的活动中,学生的参与度与积极性都不够,且活动无特色,举办活动也只是为了完成每年的校园文化建设任务,没有体现出学校独有的特色,不能促进学校品牌塑造。3.校园场所缺乏特色校园内独具特色的空间环境和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有利于师生的学习和生活,能促进师生身心健康发展,因而在校园建设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在职业院校校园环境建设中,对校园的设计只重视形态建设,过多追求宏大的气势,如建设面积较大的实训基地、视野开阔的广场,建造高大的雕塑,缺乏对环境场所的理性分析,也少有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元素。如很多校园公共空间的塑造没有特色,很难让人对校园产生归属感;造型单一的座椅和石桌、石凳,以及不锈钢垃圾桶是对街道家具的延续,而且广场设计的休憩空间中没有遮阳设施,致使其使用功能不佳,导致校区内有很多空间能看不能用。上海现代化工职业学院校园环境较为单调,不能体现区域独有的文化内涵。如大门入口处的雕塑采用海鸥造型,但是周边配置了高大的罗马廊柱,与周边环境不协调。校园的操场、广场,教学楼前的区域都是师生开展公共活动的重要场所,但是目前已有的公共基础设施基本上只有告示牌和简单的公共座椅,且工业风格的座椅造型单一,形状粗糙,缺少文化气息。学校没有完整的识别系统,各类指示牌残缺不全,风格杂乱。各类设施布局不够合理,使用率也较低。此外,校园空间类型单一,主要由固定的教室、实训室等组成,缺乏公共交流空间和休憩空间。活动和交流的缺乏使得学生无法对校园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综上所述,上海现代化工职业学院作为新办高职院校,承担着区域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因此应重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提升文化建设内涵,改善校园环境设计,努力创造出独具场所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态,从而更好地满足师生健康生活、学习的需求。关于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的思考从整体规划着手,推动校园人文景观建设人是环境的产物。良好的校园环境是学生进行正常的090学习生活的重要外部条件,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高职院校的空间环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上海现代化工职业学院在校园文化设计中首先要强调场所精神,即培养独具特色的场所精神,着力完善具有学校人文特色的场所规划。同时综合建设校内各类公共空间,以师生的行为和需求为依据进行设计开发,完善各类服务设施;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标识系统,清晰地传达办学理念;注重对校园发展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等的整理,通过不断宣传与展示,寓教于景,让学生认识到学校的价值,激发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通过有序协调校园的自然美与人文美,优化校园环境,最终形成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特色鲜明、功能健全的校园格局。由此,学校师生便可以在校园中感受到场所的自然与文化气息,获得独特的体验。将校园发展与文化相结合,打造学校文化品牌高职院校建设与区域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高职院校以文化输出为社会服务的主要方式之一,通过打造校园文化品牌,促进区域文化良性发展。通过良好的文化形式推广和人才培养,有效促进区域经济文化发展。上海现代化工职业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应考虑将校园发展与文化相结合,形成区域品牌。首先,加强学校与地方互融发展,注重学校与地方文化的协同创新发展,充分挖掘当地历史文化资源,深入开展对企业文化的培育,进一步提高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其次,与地方政府进行交流合作,实施校地文化共建,通过开发合作、资源共享、协力宣传,促进校园文化与地方文化共享、互助创新发展。最后,作为一所区属高职院校,学校要主动加强与企业、政府等的沟通,依托专业、地方文化特点和文化发展特色,在更大区域内积极打造“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创作更多文化产品,培育更好的文化品牌,实现对文化品牌的塑造与宣传。坚持均衡发展,大力加强校园公共空间特色文化建设学校属于特殊场所,其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因此,学校应当思考如何合理利用教学楼、广场、图书馆等公共场所,丰富和创新校园特色文化表达方式,创造适合学习、生活、交流的文化空间形态。首先,应充分利用教学空间建设校园文化。如在教学楼内设计独具校园特色的文化长廊、文化墙等,在图书馆内设立文化展厅或定期举办校园文化展览等,以便师生更好地在校园场所接受文化的熏陶。其次,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空间形态进行独具特色的景观节点设计。如将校训等与景观小品相融合进行设计,从而在美化环境的同时,彰显校园文化特色。最后,应注重公共活动空间文化设计。如社团是高职院校学生开展公共活动的主要场所,故而可以将校园文化与学生兴趣相结合进行社团活动建设,同时注重社团环境建设,加强活动组织和策划引导,通过“文化+活动”有效推动人才培养。公共空间是学生学习、交流的空间场所,也是对学生成长具有重要意义的地方。可以采取多种措施营造校园文化氛围,从而更好地体现校园场所特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校园生活空间文化建设加强师生生活环境文化建设可以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对校园场所的感知。首先,学校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生活习惯和行为特征,将学生生活的合理需求和校园文化精神相结合,营造良好的宿舍环境。如为学生提供合理的室内外配套设施,重视环境卫生和安全管理,充分利用宿舍走廊、住宿空间等宣传校园文化,以提升宿舍整体建设质量,更好地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其次,重视对校园食堂文化的建设,营造舒适的就餐环境。学校食堂空间不仅是师生就餐的场所,也是学生、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进行交流谈论、休闲活动的场所,食堂空间的文化塑造对于学校师生而言具有现实意义。因此,应充分利用现代智能技术,在食堂为师生播放时事新闻、校园建设文化等视频,以便在师生就餐时传达一定的信息;还可以合理利用食堂楼道、走廊等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展示;也可以充分利用墙壁、餐桌等进行校园文化传播。将食堂空间设计与校园文化形态相结合,可以更好地营造开放、文明、健康的就餐环境,展现独具特色的校园场所。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逐步体现出发展品牌、提升内涵的趋势,以校园建设为基础,以校园文化为核心,以特色求发展是高职院校的必然选择。因此,大力建设校园文化,打造独具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