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网址http://jiaoxue5u.ys168.com/课题:梯形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梯形及其有关概念,掌握定理“经过梯形一腰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及其证明方法.2、使学生在参与梯形性质的发现和证明的过程中,体会知识间的联系以及解决梯形问题的常用思路,进一步渗透类比、转化的思维方法.3、在从已有四边形知识系统出发探索梯形性质定理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教学重点梯形性质定理的发现和证明.教学难点在证明梯形性质时正确添加辅助线.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教学手段多媒体与图形计算器.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概念的形成与深化1、再现旧知,形成概念问题1:我们已经学习了一类特殊的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同学们还知道其它特殊的四边形吗?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如下图片,并从中抽象出梯形的基本图形.问题2:什么是梯形?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对所说的命题进行辨析,鼓励学生相互纠正、补充,师生共同归纳出梯形的定义: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教师示范并指导学生正确画出一个梯形,讲解如下问题:学生回答.学生观察.学生的回答可能有多种表述方式,如: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有一组对边平行但不相等的四边形是梯形,等等.学生画出图形并理解有关概念.从学生已有认知基础出发引入新课.引导学生理解梯形的本质属性.解压密码联系qq1119139686加微信公众号jiaoxuewuyou九折优惠!淘宝网址:jiaoxue5u.taobao.comCBAD免费下载网址http://jiaoxue5u.ys168.com/(1)梯形的表示方法: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2)平行的两边叫做梯形的底.一般地,较短的底叫做上底,较长的底叫做下底.(3)不平行的两边叫做梯形的腰.(4)两底之间的距离叫做梯形的高.教师引导学生作出梯形的高,并让学生理解根据“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这一推论,梯形中高的位置可能不同,但大小始终相等.2、理解概念,应用练习练习1在以下图形中,AD∥BC,判断各图是不是梯形,如果是,请说出梯形的上底、下底、腰,并作出梯形的高.练习2在梯形ABCD中,AD∥BC,AD=AB,BC=BD,∠A=120o,则∠C=.(练习2图)(练习3图)练习3在梯形ABCD中,AD∥BC,DE∥AB交BC于点E,AD=4cm,△DEC的周长是12cm,则这个梯形的周长为.根据练习2和3,引导学生理解梯形与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初步体会在解决梯形问题时往往要借助三角形和平行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