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第四部分哲学与文化专题九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考点一探索认识的奥秘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1.认识1)含义: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基础篇关系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感觉、知觉和表象概念、判断和推理认识的初级阶段认识的高级阶段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是辩证统一的2)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过程内容形式阶段联系区别2.实践1)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作为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实践可以把人们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温馨提示:2)基本形式: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等。3)实践的特点特点理解侧重点客观物质性①实践的基本要素是客观的。②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实践受客观因素的影响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认识指导实践实践受主观因素的影响社会历史性社会性:实践活动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受横向因素的影响历史性:实践活动是历史地发展着的,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受纵向因素的影响方法技巧:识别实践特点的关键词“主体”“对象”“手段”——客观物质性;“计划”“方案”“规划”——主观能动性;“团队”“合作”——社会性;“不同历史时期”——历史性。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现理解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①获得认识的两个途径:亲身实践(直接经验)、读书向他人学习(间接经验)。②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认识从无到有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①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②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③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认识的深化和发展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原因:实践处在主观和客观的交汇点上,是直接现实性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实践是联系主观和客观的桥梁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①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②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认识服务于实践易混易错:①不能把认识的来源等同于获得认识的途径。②客观事物和科学理论不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③获得真理不是认识的目的。二、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1.真理1)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