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上)语文:第8单元主题阅读(知识梳理+精选阅读).docx
下载文档

ID:3158578

大小:1.98MB

页数:13页

格式:DOCX

时间:2024-01-2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语文 单元 主题 阅读 知识 梳理 精选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主题阅读 知 识 梳 理 知识点: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 本单元围绕“读书”这个主题编排了《古人谈读书》《忆读书》《我的“长生果”》三篇文章,体裁包括了文言文、记叙文和散文,涉及内容跨越古今。从这三篇文章中能够学到读书的方法、体会到读书的乐趣,感受到读书带给我们的好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意义,激发起阅读的兴趣,逐渐养成阅读的习惯,从而受益终生。 《古人谈读书》一文呈现了三则短小精悍的文言文,将孔子、朱熹、曾国藩的读书态度和方法化为精炼的文字,使其蕴含深刻的哲理,旨在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忆读书》一文没有理论化的说教,而是另辟蹊径,如话家常。文章开篇一句“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让人听来很亲切,好像一位慈祥的奶奶在与自己谈话,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在整篇文章中,完全是对自己亲身经历的讲述,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跟随冰心奶奶成长,直到文章结尾得出“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结论。娓娓道来之语如心底之泉水,缓缓流进学生的心中,使其终身难忘。 《我的“长生果”》这篇散文在内容上,恰当地运用了大量的成语,将其和饱含情感的叙述结合起来,增强了话语表现的动感和力度;在结构上,从首段的点题、总起,到按时间顺序的回忆,使得全文线索清晰,完整紧凑。作者在文中饱含深情地回忆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重点回忆了两次作文的构思与写作的经历,表达了对书的深厚感情和对阅读的热爱,感情真挚,层次分明。 本单元在阅读时,要注意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 在四年级已经学习了“从不同角度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基本方法,到五年级上册,我们要继续深入,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 如读《忆读书》中要求梳理作者的读书经历,总结她认为的好书的标准;《我的长生果》中要梳理作者读过哪些类型的书,及她从读书、作文中悟出的道理。 相比于四年级的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本单元训练的提升之处在于学生要根据要求对课文的内容要点对信息进行提取、归纳和整理,要求不同,把握的内容要点就不同。 比如要完成忆读书的课后第一题,梳理作者读书的经历,就要知道作者读书的不同阶段、所读书目的名字,再通过她对这些书的感受或评价,梳理出她认为的好书的标准。 “梳理信息,把握要点”的技巧 (1)用各种符号在书中圈画 用不同的符号圈画作者年龄或时间、书名,以及作者的评价感受等信息。在圈画重点信息时,如何利用圈画的符号,做到既准确,又一目了然。比如,用相同的符号勾面同一类型的信息;重复的信息不再勾画;用符号勾画出重点的或存疑的内容。 (2)分条列出信息。 如《忆读书》按照时间顺序整理,分条把信息列出来。 ①七岁时自己读《三国演义》,因为对舅父讲《三国演义》无限期待。 ②读了(水游传),党得书中人物都有权其生动的性格;《荡寇志》中的人物则没有个性。(存疑,不确定什么。时候读的。) ③十二三岁读了《红楼梦),兴趣并不大;中年后再读,才理解共中滋味。 (3)借助图表梳理信息。 用图表理信息,直观简洁,一目了然,但需要对图表进行合理设计。 (4)梳理信息的方法还有很多。如,把所有的信息归纳成一段话。把阅读的课文整理成思维导图。 精 选 阅 读 一、(2020·江苏无锡·五年级期末)阅读。 一双脚上的修养 ①市图书馆离我家很近,每逢双休日,我都会到图书馆的阅览室去翻阅一些报纸和杂志。每次来这里,总看到座无虚席的场面,有时,大家还会围绕一些文学现象进行交流。在这紧张而喧嚣的都市里,能保持一份阅读的闲情,是难能可贵的。所以,在我看来,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有着一定的层次和修养。 ②北方冬天的雪大,雪一下,许多麻烦就随之而来了。走在街上,鞋上会粘满脏雪,从天寒地冻的室外进入室内,脏雪马上就会化作污水。所以人走过的地方,往往会留下两行黑乎乎的脚印。正是在一个雪天,我走进阅览室时发现了异样。屋子里多了一个擦地的女工。她看我进来,竟紧张地盯着我,手执拖布,如临大敌。我故作视而不见,可感觉告诉我,她正跟在我的身后。我猛回头,把她吓了一跳,自己也吓了一跳。我吃惊于自己留下的那行脚印,在淡黄色的地板上,显得如此扎眼。而那个擦地女工,正在奋力擦抹。 ③坐在座位上,想着刚才的脚印,愧怍(zuò)油然而生,再也无心看书了。阅览室是一个公共场所,来往进出的人很多。我注意到,每个进来的人都在犯着同我一样的毛病,那就是浑然不觉自己的双脚正恶作剧式地在刚刚被擦干净的地板上涂鸦。于是,那个女工就要不停地跟在进进出出的人后面,擦了再擦。不断地(踩踏  践踏)与不断地擦抹,像一场破坏与复原的拉锯战,在阅览室里上演着,让人心惊。渐渐地,那个疲于擦地的女工,已是额头见汗。 ④忽然有种感觉,每一双进出的脚都充满着罪恶,因为它们是在不断(踩踏  践踏)着别人辛苦取得的劳动成果,是在破坏着一种美好与和谐。 ⑤不知过了多久,人才渐渐坐定,女工也有机会喘口气、歇一歇了。但就在这时,那扇门又被悄悄推开了,一个男人伸头朝里面看来看去,但又把头又缩了回去。不一会儿,两扇门都被推开了。还是刚才那个男人,这次,他是肩扛一桶纯净水进来的,脚下发出一阵“沙沙”的响声,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我从上往下打量他,老旧的棉帽子、军绿大衣……最后我看到了他的双脚——每只脚上竟然都套着一个塑料袋。他一走动,塑料袋就发出“沙沙”的响声。因为套了塑料袋,所以他走过的地方没有一点污迹,还是那样干干净净的。我注意到女工表情复杂地盯着送水的男人,看他放好水,慢慢离开阅览室。而当她再次转过头来,眼里竟有泪光闪现。 ⑥这个下雪的周日里,我没有读书,却想到了“修养”这个词。我想,修养并不是一个人比别人多认识一些字,多读了几本书;或是一个人了解《红楼梦》的情节,会背莎士比亚的一些名句。修养应该是在一个人举手投足的细节中体现的。就像那个送水工,懂得在雪天里进入室内之前用塑料袋把两只脚套上。 1.用“√”选择文中括号内恰当的词语。 2.联系上文理解词语。 座无虚席: 浑然不觉: 3.文章记叙了一个雪天,市图书馆的阅览室发生的事,其中有两个场景使“我”有了不同的情感变化,请完成下表: 场景 内容概括 “我”的情感 一 二 4.文章第⑤自然段中划“________”句子,通过对送水工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通过与其他人的________,写出了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5.“修养应该是在一个人举手投足的细节中体现的”。如:送水工的修养是懂得在雪天里进入室内之前用塑料袋把两只脚套上。请你仿照文中的这句话,列举生活中的两个“细节”来写出你对“修养”的理解。 ①修养是 ②修养是 【答案】 1.踩踏   践踏     2.座位没有空着的。文中指来阅览室的人很多。     完全没有发觉。文中指“我”一点也没发现地板上自己留下了脚印。     3.我在地板上留下了扎眼的脚印     擦地女工奋力擦抹     送水工进入室内在脚上套上了塑料袋     擦地女工眼泛泪光     4.外貌     动作     对比     外表朴实     为人着想或对人尊重     5.弯腰把手里的垃圾轻轻放进指定的垃圾桶内。     公共场所讲话时总能轻声细语。 二、(2021·山东菏泽·五年级期中)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花一样的姑娘 ①星期天的早上,我到一个朋友家去,路过一条小巷口,忽然眼前一亮:嗬!好美的花,在路边一字排开,开得正盛,正旺!为这破旧的小巷平添了几分生机。我欣喜不已,不由得停住了脚步,深深地被花儿吸引住了,真想过去嗅一嗅。 ②“吱——”一声门响,一间矮矮的花房中伸出一根拐杖来,一个十五六岁、眉清目秀的小姑娘,吃力地提着一壶水,仅靠一只左脚和一根拐杖走了出来。呵,是她?每天总能在菜场上看见她。我第一次看见她时,她瘦得像一根豆芽菜,尖削的肩膀托着一张憔悴、忧愁的脸,就像一个久病的人,给人一种弱不禁风的感觉,仿佛一阵风便能吹倒她。不用问,她肯定是个乡下的孩子。 ③这次再见,她一身朴素的打扮,裤子上还有补丁。看见我,她(    ),就开始仔细地给花浇水了。不用问,这些花一定是她种的。多美呀!我赞叹着。 ④在朋友家里,我们又谈起她。我不禁产生了怜悯之心。朋友告诉我,她和奶奶住在一间十平方米不到的小破屋里,阴暗潮湿,因为阳光都被四周高高矗立的楼房挡着。奶奶生了重病,成天躺在床上,她们相依为命,靠每月几十元的救济金勉强维持着生活。这毕竟是不够的,因为奶奶还要看病、吃药。所以,她就把自己心爱的花儿拿出来卖,十几盆花,一一搬出来,稍微卖点钱,贴补家用。 ⑤下午,我正往回走时,又见到她。她正用左手托着一盆花,吃力地横穿马路,我不由得跑去扶着她,“谢谢,谢谢。”她(    ),似乎刚才麻烦了我,让她心生愧疚。然后,她又吃力地慢慢往前走。我想:唉,这个样子,也真够惨的,她一定会灰心丧气,因为这样的生活太困难了。可是,当我注视着她时,我呆住了,这是一张年轻的焕发着青春的脸。在这张脸上,没有任何悲伤的表情,只有微笑,那是幸福的笑,对生活充满信心的笑。我情不自禁地问:“你的腿……”话一出口,我就后悔了,谁知她并不在意,平静地说:“一次意外……这世上还是好人多,今天,又碰见了你。好了,过了马路了,谢谢你,再见。”说完,她转过身,又(    ),然后径自走了。我朝她挥了挥手,呆呆地望着她远去的背影,心想: 。 ⑥呵,花一样的姑娘!多么令人敬佩的姑娘! 6.选择下列恰当的词语或短语填入短文中的括号里。(填序号) ①回眸一笑    ②浅浅地一笑    ③歉意地一笑 7.根据短文内容,填写“我”的情感变化。 欣喜→________→怜悯→________ 8.短文中三次写到小姑娘“吃力”地做事情,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明小姑娘做事非常费力,生活很不便。 B.说明小姑娘面对困难,不退缩,不放弃。 C.说明小姑娘想博得别人同情,得到救济。 9.短文第④自然段中,朋友跟“我”谈起了小姑娘的一些事情,下列有关小姑娘的生活状况,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小姑娘和奶奶住在阴暗潮湿的小破屋里。 B.小姑娘家境贫寒,奶奶生病,但她乐观地面对一切。 C.小姑娘的奶奶生了重病,成天躺在床上,她们相依为命,靠每月几十元的救济金勉强维持生活,小姑娘卖花贴补家用。 10.阅读短文第⑤自然段,联系上下文,为该自然段补写一个结尾。 11.分析短文题目“花一样的姑娘”的作用。 【答案】 6.②  ③  ①     7.赞叹     后悔     8.C    9.C     10.她不仅仅在对我微笑,也在向路过的人微笑,向生活微笑。     11.“花一样的姑娘”这里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不仅指小姑娘正处于花一般的青春,也指小姑娘的微笑像花儿一样好看,更指她对生活的热爱,她乐观、美丽的心灵就像花儿一般美丽。 三、(2021·全国·五年级单元测试)阅读理解 中等生 ①女儿的班里总共有五十个人,而每次考试女儿都排名中间,成了名副其实的中等生。丈夫看到一则“九岁孩子上大学”的报道,很受伤地问女儿,孩子你怎么就不是个神童呢?女儿说因为你不是神父啊。丈夫无言以对。我不禁笑出声来。 ②中秋节亲友相聚。众人的话题渐渐转向各家的儿女,要孩子们说说将来要做什么。钢琴家、明星、政界要人……孩子们毫不怯场,连那个四岁半的女孩也会说将来要做央视的主持人,赢得一阵赞叹。十二岁的女儿在众人的催促下大大方方地说,我想妈妈穿着印叮当猫的围裙在厨房里做晚餐,然后给我的孩子讲故事,领着他在阳台上看星星。 ③亲友愕然面面相觑。丈夫的神情极为尴尬。回家后他叹着气说,咱们难道真的眼睁睁地看着她当中等生 ④其实我们也动过很多脑筋。为提高她的学习成绩,请家教、报辅导班、买各种各样的资料。孩子像一只疲惫的小鸟从一个班赶到另一个班。没多久孩子就病倒了。 ⑤我和丈夫悄(qiāo  qiǎo)无声息地放弃了轰轰烈烈的揠苗助长活动,恢复了女儿正常的作息时间。我们对女儿是心疼的,可面对她的成绩又有说不出的困惑。 ⑥周末一群同事结伴郊游带着丈夫和孩子去野餐。一路上笑语盈盈这家孩子唱歌那家孩子表演小品。女儿没什么看(kān  kàn)家本领只是开心地不停鼓掌。她不时跑到后面照看着那些食物忙忙碌碌像个细心的小管家。回来的路上堵车,一些孩子焦躁起来,可女儿的笑话一个接一个,一车人都被逗乐了。她手底下也没闲着,用装食品的彩色纸盒剪出许多小动物,引得这群孩子赞叹不已。到了下车时每个人都拿到了自己的生肖(xiāo  xiào)剪纸。听到孩子们连连道谢,丈夫禁不住露出了自豪的微笑。 ⑦期中考试后我接到了女儿班主任的电话,得知女儿的成绩仍是中等。不过他说有一件奇怪的事想告诉我,语文试卷上有一道附加题,你最欣赏班里的哪位同学,请说出理由。除女儿之外全班同学竟然都写上了女儿的名字。理由很多,热心助人、守信用、不爱生气、好相处等等。写得最多的是乐观幽默。他感叹道,你这个女儿虽说成绩一般,可为人实在很优秀啊。 ⑧我开玩笑地对女儿说,你快要成为英雄了。正在织围巾的女儿歪着头想了想认真地告诉我说,老师曾讲过一句格言“当英雄路过的时候总要有人坐在路边鼓掌”。随后她轻轻地说,妈妈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⑨我猛地一震,默默地打量着她。她安静地织着绒线。淡粉的线在竹针上缠缠绕绕,仿佛一寸一寸的光阴在她手里吐出星星点点的花蕾。我的心竟是蓦(mò mù)地一暖,那一刻,我忽然被这个不想成为英雄的女孩打动了。如果健康,如果快乐,如果没有违背自己的心意,我们的孩子又何妨做一个善良的普通人! 12.用“ ”划出文中括号里的正确读音。 13.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面面相觑: 名副其实: 14.写近义词:困惑——( )    疲惫——( ) 写反义词:大大方方——( )    焦躁——( ) 15.仔细读②—⑥小节,完成以下练习: (1)这段文字记录了发生在女儿身上的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地描述下来。 第一件: 第二件: (2)请你从上述两件事中分别找出“丈夫”的神情,说说其变化的原因。 (3)文中第④小节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句话给你什么感受? 16.女儿“乐观幽默”的性格深受同学们的喜爱,请从文中找出一处加以说明。 17.结合上下文想想第九小节中,“我”听到女儿的话,为什么“猛地一震”?到后来,心里又为何“蓦地一暖”? 18.请你联系上下文,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妈妈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19.读了文章,你如何看待文中的那位“女儿”?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12.qiǎo kān xiào mò     13.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恐惧或不知所措而互相望着。     名声或名称与实际相符合。     14.疑惑     疲倦     扭扭捏捏     镇静     15.野餐时,女儿为表演的孩子们鼓掌,不时地照看野餐的食物;     回来路上堵车,女儿讲笑话、剪小动物,给大家带来快乐     父亲的神情从尴尬到自豪。尴尬是因为女儿的梦想与其他孩子的梦想相比十分渺小,感觉女儿没出息。自豪是因为女儿逗乐了别人,做的手工收获了赞叹,并得到了大家的感谢。     比喻。将女儿比作小鸟,生动形象地写出女儿奔波在补习班之间忙碌辛苦的样子,表达了对女儿的心疼。     16.回来的路上堵车一些孩子焦躁起来可女儿的笑话一个接一个车人都被逗乐了。表现出女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17.我听到女儿说不想做英雄想做路边鼓掌的人感到震惊,后来又被女儿甘于平凡,乐于奉献的精神给打动了。     18.女儿的志愿,只是做一个平凡的幼儿园老师和家庭主妇,她没有远大的志向,没有宏伟的包袱,只想甘于平凡的奉献她自己,体现了女儿富有爱心,乐于助人,行事低调。心甘情愿当幕后英雄的品质。     19.女儿是一个富有爱心的人,从中秋聚会,女儿为身边的小弟弟小妹妹剔蟹剥虾、盛汤揩嘴,忙得不亦乐乎;车行受堵,女儿用层出不穷的笑话给车里的人带来快乐;在学校,女儿成为同学最欣赏的人,都可以看到女儿富有爱心、乐于助人的品质。女儿还是一个甘于平凡、乐于奉献的人。女儿的志愿,只是做一个平凡的幼儿园老师和家庭主妇,这看似堕落的志愿,正包含着女儿行事低调、心甘情愿当幕后英雄的品质。此外,女儿能剪出各种小动物让孩子们高兴,能想办法解除伙伴们的纠……这一切,都显示出女儿的聪慧、能干。女儿可能不是学习上的佼佼者,但却有着阳光的心态,有着同龄人所没有的大气、包容和爱心。 四、(2021·江苏徐州·五年级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清塘荷韵(节选) 季羡林 ①楼前有清塘数亩。记得三十多年前初搬来时,池塘里好像是有荷花的,我的记忆里还残留着一些绿叶红花的碎影。后来时移事迁,岁月流逝,池塘里却变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再也不见什么荷花了。 ②有人从湖北来,带来了洪湖的几颗莲子,外壳呈黑色,极硬。据说,如果埋在淤泥中,能够千年不烂。因此,我用铁锤在莲子上砸开了一条缝,让莲芽能够破壳而出,不至永远埋在泥中。这都是一些主观的愿望,莲芽能不能长出,都是极大的未知数。反正我总算是尽了人事,把五六颗敲破的莲子投入池塘中,下面就是听天由命了。 ③这样一来,我每天就多了一件工作:到池塘边上去看上几次。心里总是希望,忽然有一天,“________”,有翠绿的莲叶长出水面。可是,事与愿违,投下去的第一年,一直到秋凉落叶,水面上也没有出现什么东西。经过了寂寞的冬天,到了第二年,春水盈塘,绿柳垂丝,一片旖旎的风光。可是,我翘盼的水面上却仍然没有露出什么荷叶。此时我已经完全灰了心,以为那几颗湖北带来的硬壳莲子,由于无法解释的原因,大概不会再有长出荷花的希望了。我的目光无法把荷叶从淤泥中吸出。 ④但是,到了第三年,却忽然出了奇迹。有一天,我忽然发现,在我投莲子的地方长出了几个圆圆的绿叶,虽然颜色极惹人喜爱,但是却细弱单薄,可怜兮兮地平卧在水面上,像水浮莲的叶子一样,而且最初只长出了五六个叶片。对我来说,这又是一个虽微有希望但究竟仍是令人灰心的一年。 ⑤真正的奇迹出现在第四年上。严冬一过,池塘里又溢满了春水。到了一般荷花长叶的时候,在去年飘浮着五六个叶片的地方,一夜之间,突然长出了一大片绿叶,而且看来荷花在严冬的冰下并没有停止行动,因为在离开原有五六个叶片的那块基地比较远的池塘中心,也长出了叶片。叶片扩张的速度,范围的扩大,都是惊人的快。几天之内,池塘内不小一部分,已经全为绿叶所覆盖。而且原来平卧在水面上的像是水浮莲一样的叶片,不知道是从哪里积蓄了力量,有一些竟然跃出了水面,长成了亭亭的荷叶。原来我心中还迟迟疑疑,怕池中长的是水浮莲,而不是真正的荷花。这样一来,我心中的疑云一扫而光:池塘中生长的真正是洪湖莲花的子孙了。我心中狂喜,这几年总算是没有白等。 ⑥天地萌生万物,对包括人在内的动植物等有生命的东西,总是赋予一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这种力量大到无法抗御。只要你肯费力来观察一下,就必然会承认这一点。 20.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听天由命: (2)事与愿违: 21.短文的③自然段可以填的诗句是(    )(填序号) A.接天莲叶无穷碧 B.荷尽已无擎雨盖 C.小荷才露尖尖角 22.短文按时间顺序写了作者种荷→________→________的经历,并由此引发了对生命的感叹。 23.从短文中的“盈”字可以体会到 ;“我的目光无法把荷叶从淤泥中吸出。”一句表现了作者 24.短文第⑥自然段划线的句子中说“总是赋予一种极其惊人的求生存的力量和极其惊人的扩展蔓延的力量”,你认为这种惊人的力量是什么?联系生活实际,写写自己的理解。 25.季羡林先生的散文风格平实、诚挚,文字平淡如水,但对生活的感悟却醇厚如酒。比较一下这篇短文和本学期我们学的《月是故乡明》,文字风格相同,但表达的感情各不相同。它们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请比较一下,写在下面。 【答案】 20.本义指听从天意和命运的安排。文中指随着莲子自己的能力去生长。     本义指事情的发展和愿望相反。文中指荷叶没像自己想的那样长出来。     21.C     22.盼荷     赏荷     23.春水涨满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多)     看到池塘里没长出荷叶,“我”心中有些失落     24.这种力量是一种顽强、坚韧的生命力,不管在什么环境下,都能倔强地生长。如石缝中的顽强生长的小草,傲霜怒放的菊花,凌寒绽放的梅花……身残志坚的张海迪、海伦·凯勒等人或事物都是如此。     25.《清塘荷韵》写出了荷的生长过程,表达了对大自然事物顽强生命力的赞颂;《月是故乡明》回忆了故乡童年生活,抒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五、(2020·江苏盐城·五年级期中)课外阅读运用。 花边饺里的爱 ①小时候,包饺子是我家的一桩大事。那时候,家里生活拮据,吃饺子当然只能等到过年过节。平常的日子,破天荒包上一顿饺子,自然就成了全家的节日。 ②一般,妈妈总要包两种馅的饺子,一种肉一种素。这时候,圆圆的盖帘儿上分两头码上不同馅的饺子,像是两军对弈,隔着楚河汉界。我和弟弟常捣乱,把饺子弄混,但妈妈不生气,用手指捅捅我和弟弟的脑瓜儿说:“来,妈教你们包花边饺!”妈妈将包了的饺子沿儿用手轻轻一捏,捏出一圈穗状的花边,煞是好看,像小姑娘头上戴了一圈花环。我们却不知道妈妈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儿,她把肉馅的饺子都捏上花边,让我和弟弟连吃带玩地吞进肚时,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 ③那些艰苦的岁月,妈妈的花边饺,给了我难忘的记忆。自从我能写几本书之后,家里经济状况好转,饺子不再是什么圣餐。可是,尽管世上食品名目繁多,人的胃口花样翻新,妈妈雷打不动只爱吃饺子。那是她老人家几十年历久常新的最佳食谱。我知道让妈妈开心的唯一方法是常包饺子。 ④那一年大年初二,全家又包饺子。我要给妈妈一个意外的惊喜,因为这一天是她老人家的生日。我包了一个带糖馅的饺子,放进盖帘儿一圈圈饺子之中,然后对妈妈说:“今儿您要吃着这个带糖馅的饺子,您一准儿是大吉大利!” ⑤妈妈连连摇头笑着说:“这么一大堆饺子,我哪儿那么巧能有福气吃到?”说着,她亲自把饺子下进锅里。饺子如一尾尾小银鱼在翻滚的水花中上下翻腾,充满生趣。望着妈妈昏花的老眼,我看出来她是想吃到那个糖饺子呢! ⑥热腾腾的饺子盛上盘,端上桌,我往妈妈的碟中先拨上三个饺子。才吃到第二个,妈妈就咬着了糖馅,惊喜地叫了起来:“哟!我真的吃到了!”我说:“要不怎么说您有福气呢?”妈妈的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 ⑦其实,妈妈的眼睛实在是太昏花了。她不知道我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用糖馅包了一个有记号的花边饺,那曾是她老人家教我包过的花边饺。 ⑧花边饺里浸满浓浓的母爱,如今,我谨以花边饺讨得年迈母亲的快乐和开心。 26.根据下列解释,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形容坚定,不可动摇。     ( ) 指欺骗人的狡猾手段。文中不含贬义。    ( ) 27.本文围绕“花边饺子”写了两件事,照样子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二件事,再完成填空。 第一件:小时候生活艰苦,妈妈用花边饺让“我”和弟弟吃肉馅的饺子。 第二件: 在这两件事之间有一个过渡段,是第_______自然段,起___________作用。 28.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对下面句子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妈妈连连摇头笑着说:“这么一大堆饺子,我哪儿那么巧能有福气吃到?” A.妈妈虽然是“连连摇头”,但是她特别想吃到糖馅饺子。 B.妈妈“连连摇头”是因为饺子很多,糖馅饺子只有一个,没那么巧正好吃到。 C.糖馅饺子代表大吉大利,妈妈虽然喜欢,但是出于母爱,她更希望“我”能吃到,所以“连连摇头”。 29.读下面的句子完成练习。 我要给妈妈一个惊喜,因为这一天是他老人家的生日。 (1)“我”要给妈妈的“惊喜”在文中具体指 (2)从文中找出与这一句相照应的一个句子,用“    ”画出。 30.文中两次写到妈妈的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从这两次“笑”中,你分别体会到了什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