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采购管理制度厨房采购管理制度(通用5篇)厨房采购管理制度1为规范公司职工厨房食品原料、日耗品的采购、卫生验收程序,节约采购成本,满足经营需要,提高管理水平,特制定本制度。一、基本原则1、严格遵守采购规范流程,按流程办事,能及时按质按量地采购到所需物品,在满足公司需求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降低采购成本。2、加强采购的事前管理,建立完善的原材料、设备价格信息档案,做好采购相关文档的存档、备份工作,以有效地控制和降低采购成本并保证采购质量。3、凡具有共同特性的物品,尽最大可能以集中办理采购。4、确定某类食品用品供应商后,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原则上要求一律在指定供应商采购,如遇特殊情况,由厨房管理员负责协调采取散购或临时更换供应商,事后记录在账,上报办公室主任审查。5、科学、客观、认真地进行收货质量检查,确保食品原材料安全。二、管理内容1、食品原材料采购,食品原料采购分粮油类、调料类、蔬菜类、肉类、其他。2、厨房日用品采购。燃料、厨具等。3、餐饮用具采购,餐巾纸、筷子、餐盘等。三、管理方法(一)供货商选择1、初选供货商:从所在城市内找出三家以上有代表性的供货商,在考察中要重点了解供货商的实力、卫生许可、货物来源、价格、质量等。2、试用供货商:对于同类商品找出两家同时供货,重点从质量、价格、服务三方面进行比较。3、确定供货商:在试用两个月的基础上,由办公室主任、厨房管理员、厨房厨师商量后确定供货商,并签订供货协议,协议一式三联:一份供应商、一份财务部、一份厨房管理员。协议应确定定价时间、供货质量保证金、货物的质量要求。4、零星散货及较长时间才需采购的物品,可根据当地情况随机选择供货商,要求价格公道、质量有保障。(二)采购数量的确定为提高经济效益,降低成本,减少资金占有,应根据勤进快销的原则,按单采购的原则来确定日常的采购数量。1、食品原料采购①粮油、调料类、干杂货、低易耗品等此类物品的的采购数量应综合考虑经济批量、采购周期、储存条件等因素,根据最低库存量和最高库存量而定。最高库存量不得超过15天(干杂货、调料类中用量较小且易储存类可适量放宽库存量)。最低不得低于3天用量。②蔬菜、鲜货类此类原料实行每日采购,一般要求供货商送货,特殊情况下需散购的,由采购员外出采购,并填写散货采购单(见附件1),采购量根据每日所需量,可略微超量,但不得超出总量10%。水产类采购量根据菜单而定,采购量不得超过5天用量...